“金眼科,银外科,累死累活妇产科。”急诊多、工作量大,妇产科工作的辛苦早已名声在外。一个孕妇,关乎两条生命,一家人的悲欢,甚至社会的和谐,产科医生的压力之大可想而知。从事妇产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31年,被许多准父母誉为妇产科医院产科“一把刀”之一的陈丹青,正以精湛的医术、医者的仁心,服务奉献,守护重危孕产妇,迎接一个又一个新生命的到来。

古语说,女人生孩子就如同在鬼门关走一遭。在医疗水平相对发达的今天,生孩子的风险虽已大大降低,但怀孕到分娩的十个月,实则依然充满陷阱。“从医过程中,碰上难以预测风险的事情真的太多了。”陈丹青每年都会遇上一些令自己终身难忘的病例,此前,成功救治羊水栓塞产妇的病例即是其中之一。

羊水栓塞,是指分娩过程中羊水从子宫创口进入母体血液循环,引起急性肺栓塞、过敏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肾功能衰竭或猝死的严重分娩期并发症。羊水栓塞有多可怕?毫不夸张地说就是“死神来了”。虽然发病率不高,但它凶险、突发、无法预防,有时甚至产妇大喊一声就可能没命。

回忆当时的情形,陈丹青说:“该产妇的生产过程很顺利,孩子出生六斤不到,这种情况下一般由经验丰富的助产士负责接生并观察。后来由于产后出血偏多,当班医生都在手术台上,就找到了我。”

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为4-6%。该产妇当时出血并不汹涌,与平时遇到的产后出血似乎并无差别。但凭借丰富的经验,综合产妇临床表现,陈丹青迅速做出判断,这并不是单纯的产后出血,而是羊水栓塞。

病情容不得半点耽误,陈丹青当机立断启动“红色预警”,联系麻醉科、手术室、ICU等,准备手术切除子宫。“病人在推车上移来移去浪费时间,当时分娩产床直接推进了手术室。从决定手术到手术进腹,我们仅仅用了十分钟。”陈丹青很感慨,“万幸产妇的命保住了,不然孩子生出来就没了母亲。这时候真的能体会到什么叫做‘时间就是生命’”。

像这样的生死救援“大片”,在产科工作中时常真实上演着。

熟练掌握妇产科危、急、重症诊断及处理的陈丹青,生活中总是保持着随时待命的状态,下班后、节假日随叫随到,火速赶回医院,可以说是常事。“抢救过程中面临的选择和决策,有时候真的让人左右为难。我有时也会觉得产科实在是太辛苦。我们面对的是生理妊娠的孕妇,妊娠过程充满风险,作为孕妇及家属却对风险缺乏充足的认识,出现不良后果时往往无法接受事实,医疗纠纷多。因此产科医生除了工作强度大,心理压力也特别大。”陈丹青说,“但是每当抢救成功,看到孕妇、家里人开心的样子,辛苦转眼就忘了,又重新投入到工作中。”

手术越做越多,经验越来越丰富,陈丹青却觉得自己的胆子越做越小。深刻体悟到背后的风险与责任,陈丹青对自己的要求也愈发严格,精益求精。“我现在经常会做到一些大手术,发现每个危急重孕妇的治疗真的没有统一的模式,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陈丹青有回顾反思整个治疗过程的习惯,有哪些教训可以吸取,有哪些环节还可以做得更好。她希望这些经验能帮助更多的年轻医生少走些弯路。

除了在手术台上救危救急,在陈丹青看来,作为一名产科医生,做好孕产妇心理辅导工作、让她们接受自然分娩的过程,关心提醒孕妇做好营养管理、控制孩子的体重等等,同样十分重要。

“妊娠期是营养管理最佳时期,妈妈的营养和健康问题影响着宝宝的一生”陈丹青说。然而,许多准妈妈往往一怀孕就成了“熊猫宝宝”,吃高能量、高脂肪食物,不爱运动……殊不知,这样极易被妊娠期糖尿病盯上。

随着国家二孩政策的全面实施,高龄、肥胖和超重孕妇日益增多,这些人群也是妊娠期糖尿病的高危人员。

陈丹青以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为研究对象,从脂肪细胞因子层面探讨了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把妊娠期糖尿病的预防、诊治和子代随访当作自己主攻的一个方向。相关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和省科技厅重大专项资助,研究成果获国家妇幼健康自然科学奖、浙江省科技进步奖和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奖。

她希望通过对备孕妇女及孕妇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的干预,减少妊娠期糖尿病发生,将更多健康的福音带给妈妈和宝宝们。“关爱病人要像关爱本人,热爱医院要像热爱自己的家。”入党31年,从医31年,对病人,对医院,陈丹青始终怀揣赤诚之心,竭尽所能为群众服务。

(金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