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梦想插上爱的翅膀

时间:2016-04-19浏览:599

  第一次联系上郑爽学长的时候,他在北京实习,即使我们只能通过线上采访的方式进行交流,他还是爽快地答应了。他的声音沉稳而浑厚,好像瀑布奔流直下拍打着石崖,给人很稳重的感觉。
  点亮生活的明灯―――短短的几个字,却已经道明了这个课题的用意:帮助残障人士融入常人的生活,应对残障人士进行创业教育的需求,寻找更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意义的残障人士创业教育模式。作品立足于浙江省,从教育理念、课程教学、实践模拟、支撑体系这四个维度进行分析,从全纳教育与社会创业等理论角度,提出紧贴社会发展趋势的IIPS残疾人创业教育模式。当时,发起人发现在浙大的残障同学大都享受不到创业的扶持政策,而他们认为这是很不公平的,残障人士也有自己的权利去创造价值与GDP。八个在校学生,分别来自教育学院、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竺可桢学院,历时半年,终于完成了初稿,他们对湖州市残疾人创业扶贫基地、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和绍兴市骆大师爷残疾人精英创业与培训基地都进行了实地调研,尽管他们来自不同的校区,路途遥远,但是他们还是经常聚在一起讨论。
  看着他们的团队照片,很意外的发现了一位残疾同学,郑爽学长说,就是他的创业的艰难启发了他们团队开始了这一方面的研究。中国有八千五百万的残疾人士,却没有专门的创业扶助,这让他们在赚取人生的第一桶金的时候就困难重重,团队成员在同情他们的同时也意识到了应该以实际行动来改善这种情况。于是,他们开始代表残疾朋友们发声,原本小小的想法,却支持了他们一年多的行动。
  说到研究途中的困难,郑爽学长的语气变得急促,他说,不管是什么活动,瓶颈期总是梦想最大的杀手,但是通过领导者的协调与团队之间的凝聚力,他们却可以很好的克服其中的疲惫期,坚持,是形容这八个年轻人最适当的词汇。像无数的年轻人一样,小小的梦想在萌芽期总是遭受着质疑与不理解。很多次,他们无法与残疾人朋友们进行语言上的沟通;很多次,残联领导怀疑他们的研究意图;很多次,他们奔波在农业基地之间;很多次,他们的同伴因为环境的不适应而得病。无数次,他们曾经仰望着天空,寻找着支持自己在这条道路上走下去的理由。
  尽管困难重重,但当我问到他们的收获时,学长还是坚定的说出了两个字:成长。因为研究,他们开始与残疾人―――这一特殊群体开始接触,他们开始与各种各样的软件打交道,他们开始了接受很多课堂上得不到的实践能力训练。因为研究,他们八个人紧紧地凝聚在一起,为了友谊,为八个人而不再是一个人的理想而奋斗。也是因为研究,他们开始发现,自己的肩上不仅有家庭,还有社会。只有关心这个社会,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自己的梦想才会是可行的。
  “多实践、多感受、多研究”这是学长在采访中反复提到的,“当我们抛弃以我为主的私欲,学会将心比心地把自己融入这个世界,我们就一定能成功。”他说,有问题、善于发现的人往往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未来。如果一个人带着已经预设好的结果去研究,他往往会忽略掉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同时研究前期的准备也是很有必要的,老师的指导就曾经带给了他们很大的帮助。就像学长说到的,团委的老师就曾经在比赛的过程中邀请了很多的学者专家对他们进行指导,给予他们建议。不仅如此,学校还给他们营造了很好的参赛氛围,这让他们倍感欣慰,也感受到了背后支持的力量。稳扎稳打的研究、不求快只求精细的态度再加上那份可贵的坚持,把他们送上了一个又一个领奖台。他们发现,在梦想的实现过程中,获益的不仅仅是他们自己,还有多多少少的曾经为创业而苦恼的残疾人士。
  学长今年已经大四了,他说他在教育部实习,他发现工作中有很多的规则与门槛是求学时期所不曾经历的,然而,把握好每时每分的时间,不负青春是年轻人永远的主题。谈到创业,特别是最近很受人瞩目的创客群体,他连连赞叹,他说,创客考察的不仅仅是个人的能力大小,也是一种社会责任的体现。
  我问学长,大学四年给他带来了什么,他说,在学校中的生活经历是最让他难忘的,还有的就是那一段段的友谊与故事,他很希望,求是的精神能够在这里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浙江大学能向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更进一步,为长三角地区,乃至是全国、世界带来更多机遇和贡献。
  紫金港的玉兰花开了,香味沁人心脾,被风带到校园的各个角落,也许,梦想正在泥土里慢慢发芽,成长为希望与抱负,他们不曾注意到,我们正在悄悄地在为他们祝福!(毛诗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