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德医院又发现了一个“浙医二院”

时间:2016-04-27浏览:1988

 

 

    2009年10月,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引进了一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2014年3月11日,这台机器第一次使用于心内科的急诊手术。医院的大门多了一块牌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建德分院”,“下沉”到这里的心内科博士、青年医师刘先宝用这台血管造影机实施了第一例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
    建德分院有先进的设备,相关医生也有手术资质,为什么在刘先宝到来之前,从来没开展过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呢?分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相鹏告诉记者,在基层医院就诊的患者有自己的顾虑,心内科急诊手术的要求非常高,风险也很大,因此患者常常不愿意在当地进行手术。
    浙医二院的专家来了后,建德分院的情况开始起了变化。凡是碰到有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他们就带着分院的医生开展急诊手术,抢救患者的生命。渐渐地,附近百姓认可了建德分院心内科的手术水平。有家属送来锦旗时说:“我们老百姓就想在家门口把病看好,优质资源下沉降低了我们去省城看病的成本,是个好政策。”
    2013年,建德分院成为浙江省首家启动“双下沉”的医院,作为结对单位的浙医二院,派出刘先宝等24名医生作为首批“下沉医生”。去建德前,刘先宝也曾彷徨:“下沉后要干什么,自己能干什么?”事实上,他的困惑也是当时很多下沉医师们的共同困惑。对此,浙医二院院长王建安表示,“人才下沉、资源下沉”有利于缓解基层卫生人才资源匮乏,方便基层群众看病就医,更有利于青年医学人才成长成才。要成为一名真正杰出的医生,不仅要有学术和医术上的造诣,更应该有深刻的睿智、广阔的人文视野和丰富的同情心。“双下沉”正是提高他们医疗服务质量、增强为患者服务热情、找到自我价值的一种好方式。
    刘先宝的焦虑很快调节了。人沉了下来,心也沉了下来。在分院期间,刘先宝经常指导分院的医生开展相关的手术,并多次组织开展教学查房和业务培训。相鹏说:“以前这样的培训,只有主治医生以上才有机会去省级大医院学习,一般是5年左右才能轮到一次。刘医生‘下沉’的一年,我们可以每天交流学习,收获很多。”不仅如此,刘先宝还给建德分院的住院医生、实习生授课。
  在刘先宝这样的专家帮扶下,建德分院的学科水平不断上升,实现了诸多零的突破,对老百姓就医吸引力也不断提升,老百姓满意度、信心指数越来越高,从原来的“有小刀,无大刀”到目前“多小刀,有快刀,更有大刀”。
  一家好医院,无论在大城市还是小县城,服务标准应该是一样的。“下沉”专家们利用业余时间,与建德分院的同仁一道,围绕“患者安全”进行持续改进和质量提升,将“品质与患者安全”理念贯彻到每位员工、每个环节。如今,走在建德分院可以随时发现浙医二院的影子:每个卫生间都安装了急救铃,每个楼宇都被重新布置了急救广播等等。建德分院院长钟泽说,在浙医二院的全面帮扶下,医院从员工理念、学科能力、管理水平都得到实实在在的提高,并成为国内首家通过最新版本国际联合委员会(JCI)认证的县级医院。浙医二院不仅在新安江畔种下了医疗服务能力持续提升的种子,更带来了浙二人的优秀精神文化,为全省的医疗改革作出积极贡献,最终造福一方百姓。
  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还进一步清晰了基层医院与省级医院之间的互动机制和分级诊疗体系。2015年6月,建德分院心内科接诊到一位非常严重的心衰患者,需要转到浙医二院这样的大医院。会诊立马启动,患者被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很快被顺利转到浙医二院心内科,刘先宝和他的导师王建安教授为他进行了可植入性水凝胶治疗。之后,患者又被接回建德分院进行康复治疗。
  现在,刘先宝已经完成了为期一年的“双下沉”工作,但他每个月依然会回建德几趟,继续帮扶分院心内科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