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讲座中“聆听”求是之音

时间:2016-04-27浏览:599

 


    在中学阶段,学生伏案学习,到了大学,他们应该站起来,四面�望。―――英国哲学家 怀海特

 

    2016年4月14日,许智宏院士走进浙江大学“求是大讲堂”,讲解争议中的转基因生物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为青年学子带来一场学术与思想的盛宴。当许院士走入报告厅时,全场学子起立鼓掌,向这位前北京大学校长和中国科学院院士致敬。为了让多校区师生能听到讲座,负责现场管理和调度的党委宣传部动用了直播设备,将现场直播信号传到舟山校区。
  对于本次“求是大讲堂”开讲,生工食品学院沈立荣教授说:希望这个讲座有更多的学生来听,也欢迎更多的校外人士加入进来。
  在浙大,每天都会有各种各样的讲座,各界精英在浙大的讲坛上留下过自己的足迹,但令人好奇的是,求是大讲堂似乎从来都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平台。自2009年开办至今的每场报告会,报告会场场爆满,座无虚席,所阐述的主题更是能在每场报告会后引起校内外广泛探讨。读到这里,你一定越发好奇,这到底是怎样的一个讲堂?为何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力?
  作为学校最高层次的综合类讲座,求是大讲堂先后邀请了路甬祥、潘云鹤、陈锡文、许智宏、李培根、钟南山等海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中央和省部级领导及其他领域的杰出人士来校作讲座。回顾大讲堂的历史发展,显现出一个清晰的脉络,正如其名字一样,“求是”成为其彰显自身气质和持续发展的根基。
  在求是大讲堂,既有像丁仲礼院士、许智宏院士所带来的具有深刻学术价值和研讨的课题,也有杜维明教授、李培根院士以人文理念开讲的大家,更有杨利伟少将、“蛟龙号”专家组这样深刻阐述时代精神的当代英模们。这个顶级的平台汇聚了来自四面八方,各个领域的英才,为浙大师生带来知识和心灵的洗礼。
  2009年5月21日,时任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浙大前校长潘云鹤院士回到母校,为新设立的求是大讲堂带来第一讲:建设中国创新文化。他在报告中指出:创新的方法非常值得研究和学习,建议中国的大学开设交叉创新理论方面的新课程,向学生传授创新方法。正是从这次报告开始,求是大讲堂秉承“求是创新”的校训,将自身打造为跨学科、多平台的综合类讲坛。
  每次讲座都会有思维的碰撞,让师生生受益匪浅。传媒学院研二梁同学在听完杜维明教授的讲座后说:杜维明教授在儒学方面的造诣,他的学识、他的教学经历都让我心向往之,有一听“圣人”言的感觉。
  清华大学首任校长梅贻琦先生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细数国内外知名高校的发展历程,不难看出,对学生综合性、全面性能力的培养是高素质人才涌现的基础。一所大学,如果只是单纯以知识武装学生,那么学生就如同在流水线上下线的产品,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将失去以开阔视野和创新能力谋求发展的契机。浙大在这个方面有着高瞻远瞩的视野,每一个浙大人都不会忘记竺可桢老校长的那两个问题:到浙大来做什么?将来毕业后做什么样的人?更不会忘记浙大“求是创新”的校训和理念,每一场求是大讲堂的开讲,正是这种精神和理念的完美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