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食品安全”的几个热点问题

时间:2016-04-27浏览:1132

 

  1.美国人不吃转基因食品吗?
  据美国农业部统计,2010-2011年度美国国内玉米用量为2.85亿吨,其中3514万吨(12.3%)用作食品加工原料(食用淀粉、糖浆、快餐、软饮料、玉米油等),其中大都来自转基因抗虫和抗除草剂玉米。大家熟知、更为普遍生产和使用的转基因大豆,美国的人均消费量约是中国的两倍。
  2.BT杀虫蛋白对人体有毒吗?
  虫子吃了抗虫转基因水稻会死,人吃了为什么没事?这其中的秘密在于抗虫转基因水稻中的Bt蛋白是高度专一的杀虫蛋白,只能与鳞翅目害虫肠道上皮细胞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害虫肠麻痹而死,而人类肠道细胞没有该蛋白的结合位点,所以人吃了是安全的、无害的。
  3.欧洲人对转基因食品“零容忍”吗?
  相对来说,欧洲对转基因比较保守。但即使这样,2015年,5个欧盟国家允许种植转基因玉米;28个国家批准转基因产品进口加工饲料和食品。欧洲的标识阈值是0.9%,即转基因含量低于0.9%就不用标记,日本是5%,中国台湾是10%,而中国是零容忍,只要有,法律规定就必须标记。
  4.转基因作物会“破坏免疫系统”吗?
  以前有一种说法,耗子吃了转基因的马铃薯,免疫力下降。后来证明,那个实验是不可靠的。英国在1999年就否定了这个结果。还有人说,广西大学生进行体检,发现男同学的精子数目下降。原因是他们吃了转基因的玉米。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陈章良宣布,广西从未进口过转基因玉米,没有向大学供应这类粮食的可能。体检结果与转基因无关。其实,一个基本的事实是,二战以后全球男性精子数目出现了下降的情况。有人分析,可能与环境污染,尤其是塑化剂污染有关。
  5.转基因育种违背了生物进化的自然规律吗?
  自然界打破生殖隔离、进行物种间基因转移的现象古往今来普遍存在,现在仍悄悄发生,只不过我们平时没有觉察,多数人不了解而已。
  今天我们种植的绝大部分作物已经不是自然进化而生的野生种,而是经过千百年人工选育改造,即不断打破生物间生殖隔离、转移基因创造的新品种和新物种。如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李振声培育的高产抗病小麦,分别将亲缘关系较远的野生种或远缘种的优良基因转移到作物,即打破了作物种间生殖隔离。
  生物进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种属内外、甚至不同物种间基因的水平转移,不断打破原有的种群隔离。转基因育种不仅能实现种内基因转移,而且能进行物种间的基因转移,不过是通过与传统育种不同的方法对作物进行更有预见性和准确性的定向改造,顺应并加快了生物进化的进程。
  (根据2016年4月14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在浙大求是大讲堂的演讲录音整理,有删节,未经本人审阅。整理人:沈梁燕 王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