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国民经济建设而读书

时间:2016-05-27浏览:704

 

  陈学东:1964年生,中国工程院院士,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院长,浙江大学化工系1986届本科、1996届硕士、2004届博士。

 

    “国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中一定要有更多浙大毕业生的身影!”在“畅想2030―――‘一流学科建设发展展望’”座谈会上,陈学东院士郑重呼吁加强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回顾自己与浙大三十年的情缘,陈学东院士感慨:浙大不仅教予我知识技能,更教会了我踏实苦干的精神品质。

 

  “最初我不是被浙大录取的”
  说起与浙大的渊源,还有一段小插曲。
  “我是稀里糊涂来到了浙大。”高考之后,陈学东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约定录取。然而这时,他的舅公提出了反对意见。舅公是浙大西迁时于遵义毕业的老“浙大人”,他劝陈学东:北方可是吃“杂粮”的,吃不到大米,那地方不能去,还是浙大比较好。于是,就因为这粮食上的南北差异,陈学东最终选择了浙大。
  后来浙大去当地招生,为陈学东的升学开了绿灯。这当然要归功于陈学东优异的高考成绩,也幸亏当年的高考录取是人工投档,在填志愿前,很多高校会来到高中招生,与优秀的学生约定好,把考号拿走,就算是被录取了。于是在与浙大商定好后,被北航约定录取的高考志愿最终换到了浙大来。
  “浙大的食堂的确是很好的,”陈学东笑侃,“在那个年代,交大、同济等众多名校中,浙大的生活条件一直是最好的。”这也不枉当年的录取风波了。

 

  感恩母校 难忘师恩
    提及浙大,最令陈学东难以忘怀的,是本科时期的一门课程:化工进展课。这个课持续一个学期,没有期末考试,却囊括了化工系几乎所有的著名教授和老师。他们中有很多本不是为本科生讲课的,但通过这门课,学生们近距离接触到精彩的课程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科交叉综合能力。二十多个大教授,二十几周的时间,令陈学东受益匪浅,也激发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陈学东对浙大的很多教授都怀有崇敬与感恩之情。其中,朱国辉教授和蒋家羚教授对陈学东的学术研究态度与内容有着尤为重要的影响。朱教授是陈学东读硕士时期的导师,他的“辩证思维”深深地影响着陈学东院士的研究精神。此外,朱教授学术上的“以薄代厚”理论实践也为陈院士的研究领域提供了借鉴与启发。
  “当年浙大人才是第一,以后也要做第一!”
  1986年本科,1996年硕士,2004年博士,在其工作与深造过程中,陈学东深刻感受到作为浙大“求是人”的自豪。
  1986年本科毕业后被分到了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作为全国牵头单位,这是一个令人羡慕的工作,而其中浙大的毕业生是极受欢迎的。“当时大家对浙大学生的印象都很好。浙大毕业生都是踏实肯干、吃苦耐劳的,特别受青睐,经常被‘优先使用’,我因此得到了很多难得的研究机遇。”陈学东感激母校为自己带来的机遇与荣耀,为能成为浙大毕业生而骄傲。“浙大人不讲空话套话,不做虚功无用功,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这种求是创新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浙大人。”
  谈及当下,陈学东不禁与二三十年前的人才培养作对比:“从前全国重点企事业单位的厂长、总工程师都是浙大的毕业生,而最近浙大的身影在逐渐减少。学科建设再厉害,在Science上发表再多文章,国民经济主战场上没有浙大的,这是十分危险的。”陈学东希望当今时代的浙大人,应该继续为社会人民做贡献,为国民经济建设而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