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理论原点出发再赶考

时间:2016-11-11浏览:400

 

  ■本报记者 柯溢能

    拿上培养皿,小李又无奈的开始编发短信,这一次他依旧是向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本科生党总支副书记张颖发出请假短信。
  由于需要经常去农科所集中时间开展实验,因此小李总有几次支部学习会无法参加。尽管每次都会补修相关的理论学习,但像小李这种不能局于一时一地学习的情况也常有出现。
  今年3月以来,由农学院100名学生党员组成的全国大学生党员“两学一做”专题网络培训浙江大学示范班,网上学习解决的小李这样分散参加党组织生活会难的问题。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

“依靠学习走向未来”
  “一段时间来,党建项目品牌化在凝聚人心上发挥重要重用,但是学生党员理论基础仍普遍比较薄弱。”
  张颖见到记者就坦言,她在学生党建工作中遇到的新挑战。在克服新的“本领恐慌”时,农学院党委选择再次回到了理论原点,将天平的刻度调整到理论与实践共同重视。
  作为网络示范班,以专题网络为基地,农学院积极利用网上交流平台,形成一连串线上线下结合的交流研讨。据了解,在网络党校论坛上设立的主题研讨区共收到回帖157条。
  一则由浙江大学农学院党委提供的问卷显示,在面向参加与未参加网络培训班的各100名同学开展的抽样调查中,网络培训班的学员们在长期学习理论上较其他学生党员高出40%,其中有53%的网络学习班学员每月学习时长在10学时以上。
  今天,如何学习党的理论?“两学一做”中“两学”,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连着几天查阅资料,努力备课。今年5月26日晚,农学院植保本科生党支部“今天我开讲”微型党课如约与大家见面。2012级植物保护专业学生党员金雨昕以时间轴为叙事逻辑,详细介绍了全面依法治国发展进程。这种学生讲微党课的形式在2016年前并不多见,金雨昕通过自身的理论学习,梳理出依法治国的形成、发展、开拓脉络。金雨昕告诉记者:“遇到有些理论难点和知识盲点无法彻底吃透理论实质时,我会去请教老师专门研究这个问题。”
  农学院微型党课引入国际通行的短时间讲座形式,以学生党员为主体,进行20至30分钟的党课演讲。“学生讲微型党课,也要将党的文献精神既原汁原味又生动形象的进行讲解。”,“在过程上,我们有试讲和评课,以此不断增强学生党员主体意识。”
  “今天我开讲”是在农学院党委“一支部一品牌”工作基础上,保障学习教育的深度活跃、深入有效的创新项目。目前,农学院党委还设立了“行知读书会”“共读一本书”等其他7个“两学一做”学习型党建工作品牌。

  《费尔巴哈提纲》: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人生课堂燃点信仰火焰
    “大不自多,海纳江河……”白发苍苍的邹先定老教授与学生党员们齐聚一堂,唱着70多年前西迁浙大人首次唱响的最美校歌,回顾当年西迁办学的颠沛流离、筚路蓝缕。
  去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农学院请来抗战老战士和西迁亲历老教授,通过歌声与故事,带领年轻的学子们去寻找那抗战风烟中漫山遍野回旋的朗朗读书声。
  邹先定是这类活动的常客,退休十几年来,一直关心着下一代教育,他常常与慕名而访的青年学生讲经历、谈信仰、话未来。他说:“作为一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要发挥余热,做好青年学生的信仰教育。”
  “艰苦环境孕育了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的‘求是’精神。”2014级茶学专业的博士生党员刘鑫说,老先生们的深情讲述让后辈感受到“东方剑桥”的历程,引起大家心底深处的共鸣。
  面对“90后”乃至“95后”学生党员,不接地气的走过场式党员教育如不改变,将越来越无法起到应有效果。
  邀请老教授参与到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已经成为农学院的一个传统,这种言传和身教的力量并固化为“人生路・农学情”品牌活动,青年学生通过采访老教授的青春故事,给当下前行以方案。这类似于现在流行的“真人图书馆”,从面对面交流开始,将人生课堂分享给青年学子。
  农学院学生党员,既读有字之书,也多读无字之书,注重学习人生经验和社会知识。他们除了走进老教授家里,还走访被老教授精神影响下的年轻校友。
  “美丽乡村建设,是我们留在基层最大的目标。”赵�是农学院农学专业2013届硕士毕业生,毕业后到丽水市庆元县从事大学生村官工作就曾多次迎来学院的同学们。基层工作的经历不仅磨砺了赵�吃苦耐劳的品格,还使他们得到了全面的成长与蜕变,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也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参加活动的农学院农学本科生党支部黄璐同学感慨:“我们是带着解决问题的心来,还要带着问题回去继续学习,希望下次我们可以带着解决问题的方法再回来。”
  在农学院,赵�并非个案,他们没有选择城市优厚的工作机会,而是投身广袤的中国农村,在基层、去一线读懂当下中国。

  《神圣家族》: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

探索源自基层服务大众
    随着科研组织机构的不断细化,研究生被分散到不同的实验室里。久而久之,形成固化的“学术圈子”。农学院结合实际,将党的支部建立在大的试验平台,打破原有的束缚。“我们的这一设置,通过党组织打破原有壁垒。”农学院2014级蔬菜专业的硕士生李卉梓说,“这从一个侧面,还让不同学科的学生党员能够有沟通互动平台,促进学科交叉。”
  基层组织的建设探索,农学院也将之实践到本科生党建中。学院打通本科生党支部按年级编排的模式,通过不同年级混合的模式传承党建经验。
  农学院2009级农学专业的博士生沈秋芳接受采访时说:“新的党支部组织框架,让学长学姐们的经验做法能够有序相传。”
  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关乎党的凝聚力和生命力,关系人心向背和事业兴衰,农学院党委一直以来开展的党建探索,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农学院党委从2014年11月开始,在全院范围内深入开展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活动,并拔出专款重点支持一批建设项目,其中70%是由学生党支部申请。其中2015年以来,蔬菜所研究生第五党支部,通过专题调研建立“青禾之声”等服务平台,完善反馈机制,切实保障师生权益,解决师生关心的问题。
  与此同时,学院党组织的整体服务意识明显增强,服务能力明显提高,服务成效明显提升。在农学院党委的引导下,学生党员们正更加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