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沈俏:走自己的“长征”

时间:2016-11-11浏览:524

 

  ■本报记者 柯溢能 学生记者 蒋天铮
    已经中午11点30分了,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党圣元教授的讲座仍在进行,当天他就“微信:文艺与舆情研究的新领域”开展讲演。浙江大学人文学院2013级直博生叶沈俏不停地看着手表。
  党老师与同学们正在热烈交流,貌似也没有很快结束的意思。
  这位荣获“2016年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称号的叶沈俏默默地给母亲发出短信,请她不用再等自己下课了,以免耽误下午出去做工。然而当12点多叶沈俏出教室的时候,第一眼就看到顶着饥饿在门外驻守的母亲。
  20年来,母亲总是在门外默默等待着她下课……

母亲背上的学业
    2009年,叶沈俏参加高考,得知成绩后,她开始担忧自己在大学的生活是否方便。因为7岁时的一场车祸,让她永远失去了双腿。
  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她给浙大招生办打了个电话,询问中说明了自身的情况。“招办老师非常友善,说学校能帮助我们如期完成学业,给了我很多信心。”与此同时,叶沈俏也给北京、上海的高校也打了电话,但电话里的反馈却平平。
  如愿被浙大录取后,那年初秋叶妈妈就开始背着叶沈俏穿梭在浙大紫金港校区各个教室上课。遇到东西教学区换课,是母女俩最记忆难忘的。骑车、推轮椅、背进阶梯教室,叶妈妈才安心地离开教室。
  从接受完治疗的8岁开始,叶妈妈就这样背着叶沈俏上学。上小学的路上,一条小溪横亘。夏日里,叶妈妈背着她渡河上学,冬天河水干了则是徒步走过去。久而久之,在这3里地距离走出了茧,叶妈妈说:“对她的关心,超过了对自己的关心。”
  随着年级越读越高,学校越来越远。
  叶妈妈开始骑自行车,乡间道路崎岖不平,两人常常摔跤,但她总是第一时间照看叶沈俏,即使自己摔出了血,也都浑然不知。
  “我妈妈是我的一个勇敢的榜样,身体力行地告诉我,我可以依靠自己的努力做一个独立有价值的人。”叶沈俏说。
  2010年的一次期末考试后,天空正在下雪,越来越大,别的同学早已急匆匆地考完试回家。地滑路湿,叶妈妈便穿上雨衣推着轮椅慢慢走在浙大校园里。叶沈俏说:“那一刻我觉得自己是最幸福的人,我不能放弃,而要更加努力。”

“科研是我最好的兴趣”
  竺可桢奖学金是浙江大学最高层次的奖学金,要通过本人申请,学院(系)推荐,校奖学金评审委员会评定,每次评选全校范围内的研究生只有12个名额。在10月份公布的获奖者中,叶沈俏名列其中。
  “自己算比较幸运的,还能看书,可以打字。”叶沈俏说,“同学和老师还是很关爱我的,努力学习、认真科研是向他们表达感谢的手段,这也是我最好的兴趣。”
  发表于一级学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的《京剧“样板戏”〈沙家浜>版本分析》,是叶沈俏角逐竺奖的重要支撑之一。这源于2013年,她在与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在讨论时确定的选题。
  开展研究,万里长征第一步,是寻找版本。
  虽然电子数据库日益发展,但《沙家浜》版本并不可能在网络资源里一网打尽。“因为特殊的创作背景,《沙家浜》的一些版本可能散见于报纸,可能刊印在不公开杂志上。”叶沈俏说。
  去图书馆的故纸堆里寻找,是较为准确的方法,并通过点点滴滴的线索,可以还原《沙家浜》版本。
  这以后,西溪图书馆的过刊库里,叶沈俏成为了常客。她花了将近一个多月的时间,寻找到7个版本。有的报刊架太高,叶沈俏无法触及,图书馆的王晓军老师常常会帮助她,甚至有的时候因为文献在其他校区图书馆,这位老师还帮她取来复印件。
  “我认为学术的背后也都是由一位位科研人员,他们对某个领域长时间的投入。”叶沈俏说,“我做好了面对很多枯燥的准备,不断付出才能有所回报。”

在集体中感受爱奉献爱
    一个明媚阳光的日子,记者去采访叶沈俏。而在这之前,她刚送走了一位与她聊最近工作中遇到烦恼事的好友。叶沈俏说,她比较善于倾听,在与朋友交流的过程中常以一个陪伴者的身份,分担他们不开心的事情。
  “虽然我与同学们并非住在同一个宿舍楼,但是我很愿意参加集体生活。”采访中,叶沈俏的辅导员段园园也告诉记者,不论是郊游或是学习会,班级里组织的活动,叶沈俏总会克服种种困难一起参加。
  “身在大家庭,不会感觉到孤独。”2011年叶沈俏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积极参加支部党员活动的同时,她做好表率,学习生活上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
  叶沈俏不但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每当有空余的时间,她总愿意去帮助有需要的人。她参加学园学长组,为新同学开展网上解答。她参加手语课,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公益服务。
  2012年暑期,叶沈俏去到建德市残疾人联合会实习。看到有的残疾人申报补助,一遍一遍跑到市残联来,她看在眼里记在心中。在接受咨询时,总会尽可能地把政策中的注意点和细节讲明讲透,帮助残疾人更好享受自己的权益和保障,帮助他们重拾起对生活的热爱。
  面对生活,叶沈俏常常想起自己读过的梵高自传《渴望生活》。书中,梵高对绘画投入了全部的热爱,即使不吃不喝也要作画,曾经为了画好吃土豆的一家人,精准地抓住每人面部的表情特征,梵高几乎把全村的村民全画一遍,描绘再撕掉再重画。叶沈俏也学习着这份专注,她说自己虽然有比较多的局限,但总能专注到所做的事中,聚焦到能做好、可超越的事情上。
  “只要有爱与坚持,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叶沈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