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步添:让信任的价值可以度量

时间:2016-12-02浏览:646

 ■本报记者 柯溢能
        秋日稻熟桂香,阳澄湖里的大闸蟹装点着越来越多寻常餐桌。如今,螯足上多会绑有二维码用以开展产品溯源。这个二维码,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2012级博士生黄步添视其为传统数据库的“应用场景”。
  在他看来,这类由一个程序中心记录数据仍有被篡改的风险。黄步添和团队的研发基于区块链技术,将捕捞、检验、物流等各个环节的数据分别记录,共同记账、透明保存,让呈现给用户的数据真实可信。

瞄准“信任的机器”
  比特币于2009年横空出世,这种独特算法生成的虚拟货币是区块链技术的首个应用。黄步添作为国内较早一批接触比特币的极客,他感觉到区块链可能蕴含着一次数据领域的“颠覆”。
  !“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分布式记账”,由密码学方法相关联产生的区块链技术形成了一套安全稳定的数据信息交互方式,并且还原账本修改需要保留痕迹的原初含义。《经济学人》就曾刊文指出,区块链是“一台创造信任的机器”,让人们在没有信任联系和没有中立中央机构的情况下,做到互相协作。
  说起创业,其实黄步添在2007年就有过尝试,这家公司目前也还在增收,但他认为并不成功,“之前的创业是在已有技术下的‘红海’创业”,互联网时代更重要的是基于关键技术的创新。
  2014年,黄步添成立了杭州云象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象”),首先从解决“信任”高效计算开始,逐步探索区块链在安全、隐私保护、分片技术等领域的开发。
  信用的价值度量是黄步添技术创新的本源,他说:“真实存在的数据,一方面使大数据分析更为精准。另一方面则是个体拥有数据的所有权,这产生了交换价值。”而在黄步添的创业盈利模式上也呈现出两步走的模式,初期是对企业级应用收取技术服务费,下一阶段则是基于可信任数据挖掘其他变现渠道。

咖啡馆里辗转
        “我们的目标是打造全球领先的区块链研发团队。”
  黄步添说,从团队成员探索区块链技术开始,他们的这个目标都未曾变化。2015年下半年是团队的创业初期阶段,成员多以兼职的形式在周末集中协同办公。
  在杭州这样一个充满创业氛围的城市,创业咖啡馆已经蔚然成风。“为了节省开支,早期我们没有固定办公场所,辗转于杭城各个咖啡馆。”
  这段草创时期,也是最磨炼人的时刻。黄步添和小伙伴们每天都是八点忙到到晚上十一二点才休息。卧虎藏龙的团队里,有打破2016ASC世界大学生超级计算机竞赛世界纪录的高性能计算专家陈建海博士,区块链数据库专家刘振广博士,TopCoder国际编程大赛大奖获得者王云霄架构师等等。
  正是在一次次咖啡馆的辗转中,黄步添他们把基于联盟链的区块链共识算法技术研发了出来,并且结合高性能并行计算算法,使得联盟链的高并发性能等相关技术指标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
  “这些创业者人员大多来自阿里巴巴和网易等几大互联网公司,但在云象的薪资只有原来的三分之一,认同创业理念让个人与团队之间就会产生前进的动力和信心。”云象联合参与人王云霄说。

背靠浙大开展研发互动
        在区块链研究的具体应用场景的研发过程中,黄步添团队发现,用户的需求总是千差万别,每一次都要重新编程建构,变得十分重复。因此,寻找一个研究范式成为当时的一个创业瓶颈。
  “技术男做事情专注单一,而工作方式都很枯燥,设定目标就努力去实现。”黄步添团队首先花很长时间着手调研,他们通过看文献、做访谈,了解各方面对区块链应用场景的需求意见。一个具有云后端边界服务的BaaS平台,通过一次次的编写代码、多次迭代成功推出。
  2016年3月,黄步添的团队完成了天使轮融资。咖啡馆里创业的他们中的5位辞去工作,全职进入到他们共同成立的云象公司,而团队也迅速扩充为5名博士、20余名硕士。
  浙江大学在国内较早开展云计算方面的研究,具有国际领先水平。黄步添的创业团队中大多从浙大毕业,本身就具有在云计算和大数据方面的技术经验。“创业团队在市场上找人很难,对技术的要求则更高。”黄步添说,“区块链与云计算之间的相通性,使其能够有很好的技术衔接。”
  目前,云象依托浙江大学的技术支持,并邀请了信息安全和高性能计算领域的专家,参与公司的技术研发和企业战略决策中。同时由于黄步添在区块链方面研究的前瞻性,已有5名浙江大学信息学部的在读研究生参与到公司的技术研发,云象成为了研究生实践的平台基地。
  “事实上,相同的浙大学缘让团队的融合更为便捷和紧密。”黄步添说。
  延续着浙大人一贯的国际化思维,黄步添创立的云象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共同建立了区块链联合实验室,开展第二代区块链技术平台的研发,并积极参与Linux基金会等主导的区块链技术研究联盟。在国际化合作中,云象正不断贡献中国社区的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