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脱离临床,不脱离患者

时间:2017-03-13浏览:743

■记者 柯溢能
每周有两个上午,郑树教授都会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肿瘤外科坐门诊,随后还会用一个半天开展多学科综合诊治,其余时间就都泡在实验室里。
  若非告知,很难看出这是一个86岁老人的“生物钟”。每当病人踏入门诊室,她都会抬起头静静聆听病史。郑树说,患者皱着眉头进来,作为医生的本职就是打开他们的心结。
  
练就“一把刀”,开展个体化诊疗
作为新中国的第一批大学生,郑树于1949年考进浙江大学医学院,三年后进入一墙之隔的浙大附属医院进行临床学习。学校与医院便捷的地理位置,让郑树两头都能兼顾,常常上午还在医院查房、跟门诊、上临床课程,下午就去学校图书馆学习知识。
  刚参加临床治疗工作时,郑树每年还有一半的时间承担《外科总论》和《局部解剖》两门课的讲授,这让她对手术理论进一步烂熟于胸,再加之肿瘤病理一年的培训肉眼及镜检读片,就这样,练就了郑树可用一把医用剪刀,对熟知的每一条血管神经,既可分离皮肉组织,又能开展切除作业。郑树“一把刀”的名气,当时在全省都是响当当的。
  1966年初,正随医疗队在永康下乡的郑树被紧急叫去参加会诊。到了手术室,她被眼前的场景惊呆了。一个50岁左右的女患者躺在手术台上,旁边的医生要切除一个比篮球还大、布满粗大血管的子宫及附着在上的肌瘤。由于实在是前所未见的大,当地医院特别请来郑树“一把刀”坐镇。
  当时的医疗条件十分有限,手术室常常停电,遇到大型手术还无血可输,也根本没有现在所谓B超的成像技术。郑树在现场发现,患者体内存在表征怀孕的黄体,她后来回忆道:“我当时第一反应是里面有个胎儿,如果按照惯例通过切除血管结扎的办法,那么胎儿肯定缺氧夭折。”
  千钧一发之际,郑树迅速做出判断,停止子宫肌瘤手术改为剖宫手术。手术刀一划开子宫峡部,温热的羊水马上涌了出来,再之后是一个小脑袋,在场的医生都惊诧了。
  “每次回想到这个病例,我总会胆战心惊。”郑树说,每个医学生都学过黄体是胎儿前几个月的营养物质,如果检查出黄体,医生就要当机立断做出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降低风险,但当时却没有一个医生意识到这一点。“如何应用课堂上学习的生理与病理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是每个医学生需要考虑的问题。”
  
30年“追踪”,防治一线研究大肠癌
浙江省嘉兴市在上世纪70年代被认为是全国大肠癌发病率最高的地方。为查明病原,郑树带领团队对嘉兴市海宁县(现海宁市)30岁以上共计50余万人口进行普查。刚开始普查得不到群众的理解,一天下来没几个人来做。后来郑树请乡镇干部带头接受检查,发现其中有人有大肠息肉,经医院查证是癌前期病变,及时进行了手术。此事传开,许多村民都自发做筛查,最终共发现大肠癌高危人数4000余例。
  之后二十多年,郑树和同事们开展跟踪检查,通过早期预防和治疗避免了大肠癌大面积爆发的悲剧。“有一组统计数据,通过摘除癌前病变复发腺瘤、息肉,海宁市20年累计大肠癌发病率与死亡率分别下降31.42%和17.56%,这是我国唯一一组‘双下降’的个案。”谈到这里郑树深表欣慰。
  为了彻底搞清大肠癌高危人群的高危因素,1982年起郑树在嘉兴市嘉善县开展了为期三年的流行病学研究。通过仔细记录高危人群的生活习惯,初步选出300多个与大肠癌有关的可能因素,汇成调查问卷。初步筛选后,通过统计学分析,凝炼为十几个问题组成的高危因素问卷。
  后来,郑树和研究人员将高危因素问卷以及大便隐血检测后确定的高危人群进行肠镜检测的干预阻断研究,统称为“量化高危因素序贯筛检方案”,这为我国大肠癌研究提供了总体学术思路和研究方案,并在全国多城市开展使用。
  “我们的研究还在为如何精确大肠癌高危人群范围而努力,我孜孜不倦于科研是因为我所追求的问题还没有解决。”郑树和她的科研团队目前正准备通过新媒体向人群推送自查问卷,并研制出简单的大便隐血自测器,促进大肠癌早前期自筛的常态化。
  
“无德不医”,重视基础教学
郑树的门诊总有几个博士生旁听,她告诫学生,临床医学就是“临在病人旁”,一个好医生就需要在病人身边培养责任感。“郑老师常常跟我们说,人最宝贵的是生命。”郑树的学生、浙二医院肿瘤内科医生袁瑛说,“患者将他的生命交给我们医生,我们有责任将他们照顾好。”
  “无德不医”是当年郑树的老师交给她的人生信条,而她也将之传授给学生们。
  随着年纪的增大,郑树也越发感到时间的紧迫,她说:“我总有看不动的一天,大肠癌的终结在我有生之年是不可能的,因此只有培养新的‘血液’才能抵抗病魔。”
  谈及医学教学,郑树念念不忘的就是让学生要牢牢掌握基本知识。当郑树还在医院见习的时候,她被分到的第一个病人患了“大脖子”,郑树说:“那一天,我洋洋洒洒写了一大篇望诊、触诊手记,并判断患者为单纯性甲状腺肿。”结果后来发现这个病人只是颈部长了脂肪垫,这通过解剖学的知识一下就能判断。这是郑树的第一个病人,也是她职业生涯的第一课,从中郑树体会到,做任何诊断都要谨慎,务必联系所学。
  如今,郑树还会直言不讳地向后辈谈起她当年的这个错误,目的就是要告诫学生重视基本功。
人物名片:
郑树,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浙江大学肿瘤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历任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全国大肠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肿瘤防治领导小组副组长,国际大肠癌外科医生协会副主席,2000年全国肿瘤学术大会学术委员会主任等职,原浙江医科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