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祯祥:一腔报国志 半生求是情

时间:2017-03-13浏览:533

“祖国需要我们建设,哪里需要我们,就到哪里去,我们的思想就是这样的。”韩祯祥教授,电工、电力系统及自动化领域的泰斗,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曾经的校长,才学德行令莘莘学子高山仰止,但先生却很淡泊,说只是希望“多学些先进的技术,为祖国多做点贡献”。这份报国的热忱早在先生的求学生涯已埋下了种子。
  1947年,一个世事如晦、风雨飘摇的年代,抗战的硝烟才刚消散,内战又踏碎了安宁的生活。17岁的韩祯祥从杭州市高级中学毕业,被浙江大学录取。韩先生告诉我们,他大学的前两年是在解放前的蒋管区度过的,当时政府腐败、物价疯涨、民不聊生,学生们大多营养不良,不少患上了肺结核。
  积贫积弱的旧中国使韩先生痛心疾首,同时也坚定了他振兴中华的信念。韩先生不仅在学业上孜孜以求,更是积极投身革命斗争的洪流。1947年10月,“于子三事件”发生后,先生毅然投入了抗暴运动,跟同学们一起游行、演讲、散发申诉书,揭露当局迫害学生的罪行。尽管遭受了威胁、棒击,但先生却始终坚守在斗争的最前线。为了伸张正义,也为了自由民主的新中国,先生说当时是抱着“战斗到底,宁死不屈”的决心的。
  七十载求是岁月,不变的是报国的初心。经历了苦难的年代,也感受了新中国天翻地覆的变化,此时再谈及人生观,先生依旧故我。他说无论是当初求学钱塘、远涉重洋,还是如今扎根求是、教书育人,那份对祖国深沉的爱已经成为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着他在科学的道路上披荆斩棘、一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