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国奖申唐奖,每天约自习

时间:2017-03-02浏览:1356

■学生记者 陆理宁
    2015级环境工程专业的王梅晔曾为高考的不尽如人意而自怨自艾,也曾在初入大一的时候迷茫无措。但来到浙江大学学习后,她去到遥远的斯里兰卡成为保护文化遗产的“斗士”,站上了优秀学生表彰会的领奖台,受到同龄人的敬佩。在“浙”里,她一步步找寻着她“目标”里的自己。
  
异国之旅发现真我
    2015年入校半个月之后,王梅晔的学习生活才慢慢上了正轨,她也渐渐发现了浙大的有趣之处。“原来浙大还是有很多有趣厉害的人,也不愧为一个通向更宽广世界的好平台。”
  大一的暑假里,她鼓起勇气参加了国际学生组织AIESEC举办的一个为期40天的在斯里兰卡做国际志愿者的项目,通过摄影,录像和撰文,体验、记录、宣传和保护斯里兰卡当地的文化遗产。
  王梅晔说,她想象中的斯里兰卡有着沙滩和海鲜,舞蹈与雕塑,然而一个破败的发展中国家的事实给了她极大的冲击。她与同学们住在一个没有电风扇,蚊虫满天飞舞,而且室温逼近35摄氏度的房间中。“那样艰苦的条件,我也熬了过来。”王梅晔明白了在自己生活以外,还有更为艰苦的环境,也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独立。
  在这四十天中,王梅晔放下羞涩和埃及姑娘一起纵情舞蹈,听西班牙姑娘回忆父亲带着她驾一叶小舟在海中心度过的夏夜,克服恐惧,握着黑人教练的手去海底看珊瑚和海龟,在和黎巴嫩小哥的聊天里发现文化差异感受文化的多样性。
  “我看见和体验了太多和原本迥然不同的生活,发现了世界的广阔,更发现了不完美但却勇敢真实的自己。而这一切的开始,源于我来到了浙大学习。”
  
继续“沉迷学习”
  对现在的自己,王梅晔想让她不要忘记自己高中时期的座右铭———不逼自己一把,你永远都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为了成为理想中的自己,一个厉害但又不迂腐的人,她希望自己既要保持住已有的好习惯,又要在各个方面做出突破。
  初入大二的王梅晔不小心错过了唐立新奖学金的申请时间,在唐奖的名单出来之后,她经过比较发现自己的实力也很有竞争力。于是她鼓足勇气申请了丹青学园唯一一个南都一等奖的名额,凭借实力,她成功了。
  王梅晔谦虚地说:“也许是我已经进入本专业实验室,并且有一个项目的优势,这恰好符合南都奖学金对科技创新的重视吧。”
  也因为这样的契机,王梅晔在优秀学生表彰大会上作为南都一等奖的代表学生上台领奖,在这次大会上,她近距离地认识了12位本科生竺奖获得者和12位研究生竺奖获得者,其中还有两位她所在实验室出身的学姐学长,她清楚地感觉到更加优秀并不是那么遥不可及,但是也决不简单。
  在和本专业的学姐进行的一次畅聊中,了解到她醉心实验室和图书馆后,王梅晔非常仰慕并调整规划着自己学习目标。
  
碎片时间是自己的财富
    与浙大相处的2016年里,王梅晔越来越发现学校的温暖与有趣,发现浙大人的优秀与友好,越来越以一个优秀浙大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从“考败来浙”的懊恼,到对浙大说出“感恩有你”。王梅晔说,这样的转变是2016年的收获。
  “目标一:坚持锻炼,健康饮食,瘦到健康的53kg。认真参加健美课,每周锻炼3次。目标二:拿国奖申唐奖,监督男朋友学习。目标三:坚持读书,写读书笔记。每周保证看3小时书,了解战争,政治,历史等感兴趣的题材。目标四:学好英语法语,如果可能,学习第三门外语。继续选法语课!准备4月的托福考试。每天坚持早读……”王梅晔的2017目标丰富而具体,如何充分利用好时间去一步步完成这些小目标,她也有自己的好经验。
  王梅晔认为首先需要保证效率,为保证效率必须保证睡眠。上厕所等必须要做的非学习性事物和比较机械的工作性质事情作为一种休息和消遣,以期能时不时转换一下任务性质,放松心情。其次,利用好碎片时间也是她的优势。在骑车的时候可以听听英语,在排队时候可以打开手机背背单词之类的事情已经成为王梅晔的一种生活习惯。
  为了克服大学生常有的拖延症,认识到自己要做的事还有很多很多,她总是会提前写好计划并且优化活动方案,比如说把在寝室附近做的事情攒到一起做,空出尽可能多的时间学习工作,这样一周结束的时候,往往会惊喜地发现自己赚到了一天的空闲来提升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