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科该如何发展?

时间:2017-05-06浏览:1414

    生态学发展需要机制保障
    冯江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生态学科评议组成员、吉林农业大学校长
    在国家发展的大背景下,生态学适应了国家需求的变化。实际上,一级学科的设立是很难的,而且竞争力非常激烈。因此,我们确实要把学科体系想清楚。如果生态学不脱离开原来的母体(生物学),这个学科可能就不会长大。所以,它必须有独立的学科体系。
  生态学发展同时需要考虑体制机制的问题。浙江大学目前将生态学分为五个方向,这有利于将来发展,但现实是无论是人员队伍、成果,还存在着一定的不均衡,因此,生态学未来发展需要考虑学科均衡的问题。学科空间、编制的问题,也是体制机制的问题,也是需要考虑的。

  学科竞争背后是人才的竞争。人才队伍的建设是一个进与出的动态平衡过程。因此,生态学发展过程中要有足够的机制体制来保障人才的流动。浙大现在实行学部制,更要发挥学部制的体制力量,让生态学科更开放。


    生态学科建设中的忧患意识、进取意识和创新意识
    安黎哲 兰州大学副校长
    浙江大学生态学的动物生态、植物生态、生态系统生态、可持续生态和微生物生态五个方向,非常确切、有针对性。双一流建设中的一些指标和生态学的方向紧密相关,并且十分契合社会服务的功能需求。浙江大学动物方向有对大熊猫、朱鹮和扬子鳄等珍稀动物种群衰退与行为生态适应机制的研究,微生物生态学注重解决污染问题等,都是能够解决社会生态问题的。
  世界一流中国特色,立德树人是根本。浙江大学在本科培养这方面也有不错的经验。但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仍需要创新。我建议,第一,把教授的思路、研究成果传递给学生,把科学研究的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第二,向本科生开放研究平台,鼓励本科生做研究,培养学生成为真正的拔尖创新人才。第三,鼓励知名教授给低年级的本科生上课,这要设计到以后的双一流建设指标体系中去。
  大学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与创新和国际交流与合作五大功能。目前,浙江大学生态学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上仍有欠缺。我们应该跟国际上的一流大学和一流人才机构合作,提高中国生态学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和竞争力。
  双一流建设还要求构建社会参与的机制。浙江大学建立的实习基地,这是一方面。另外一种是让社会参与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特别是聘请和学科相关的知名企业家或者是设计单位专家为兼职教授,给学生授课,对学生进行启发。学生可以到一些知名公司去看看。这种协同育人机制能够帮助促进生态学学科的可持续发展。
  
    用顶层设计支持一流学科发展
    阮宏华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生态学科评议组成员、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
    这次论坛不仅是凝聚大家智慧的一次好机会,同时也为全国生态学科下一步的建设提供了一个讨论机会。我们希望看到浙江大学新的生态学科发展的顶层设计。
  学科的顶层设计事关人才引入、学科评估。科学家有国界,科学没有国界。瞄准世界一流学科引进人才的时候,生态学要交叉,要发展,要新理论。我总是希望在我那儿能引到具有化学基础、数学基础、物理学基础的博士来研究生态学。有这样的学科性的交叉,才有这样一个中国有实力的大学,将来能够在生态学的基础理论上有所突破。
  完成与生物学、环境学的切割,也有利于在学科评估的过程中平衡资源。作为世界一流大学,浙大还应该有个标杆,到底是以美国的佛罗里达大学生态学为标杆,还是以佐治亚大学的生态学为标杆,又或者是哈佛大学,应该有个权衡。
  
    一流学科发展的难题与解决之道
    李保国 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副院长
    怎么处理好生态学和生物学的关系是我们面临的一大难题。我们研究生物学的时候,也研究生物和环境的关系。有的大学将宏观生物学划到生态学上,将微观生物学划到生物学,但是宏观生态难道就不做微观了吗?
  实际上我们做宏观生态也会大量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因此,技术是不能分割的。过去我们讲宏观和微观,讲的是研究对象,比如说我们研究细胞,但随着学科发展,这一界限正变得模糊。
  新形势下,生物学需要变革,将生物学的资源整合进生态学,这是一条捷径。与此同时,生态学科的建设还要加快速度培养人、引进人、留住人,使各方面的人才整合在一起。
  生态学学科建设实际上最主要的还是要面向经济主战场。我们不光要做基础研究,还要服务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咨询和生产规划。如果能够提前布局这个,学科发展就会好。
  
    学科发展既要低头拉车,更要抬头望路
    段昌群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生态学科评议组成员、云南大学教授
    浙江大学生态学的发展门类比较齐全,学术水平比较高,研究能力比较强,科研支撑条件比较完善,特别是五个学科方向,设置科学,学科的界限相对来说比较清晰,同时每一个二级学科和现有的学位评议组建议的学科科目名称的一致性比较好,既显示了多年的工作积累,也展示了很强的发展潜力。
  在此基础上,浙江大学可以更进一步地来打造自己的核心品牌。现在每一个学科方向都有自己的优势性工作,这是满天星光;我们同时还需要皎洁的月亮,这样才能凝聚起浙大的优势品牌和核心竞争力,提升国际声誉。
  目前,国内的学科发展基本上是任务带动学科,虽然它的直接动力比较足,但是也有存在一个问题,就是经常会“低头拉车”,缺乏“抬头望路”。解决现实问题固然重要,但是学科的长远发展不一定是现实问题能够直接看得到的,特别是中东部的生态环境问题,解决难度大、所需时间长。因此我们需要通过生态学理论的创新、方法论的开拓,既解决中国复杂的生态环境问题,又能够使生态学在更高、更新、更大的平台上得到发展,进而引领世界生态学的发展。浙大应在这些方面开展一些尝试、做一些前瞻性的思考。
  叫发展生态学还是可持续发展生态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所研究的领域,是直接来支撑执政党的执政理念。在国内,发展生态学或是可持续发展生态学没有一个学科范式,它的学科构建、研究的内容、对象、方法等等,肯定和其他的生态二级学科是不同的,学科的交叉性、多学科的融合性也十分突出。因此在这一领域,要尽快地来组织力量做大,进而做强,实现跨越式发展。
  只有让生态学面向决策支持,面向社会服务,把生态学的基本理念和尝试变成普通社会公民的思考问题的一个尝试、变成政府决策应该守住的一个底线,变成社会发展当中人人都能够遵循的一种伦理道德,这样我们生态学才能服务社会、支持社会前行。
  
    专业设计要突出学科特色和国家需求
    彭少麟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生态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山大学生态与进化研究所所长
    在一些学校里,生态学或属于生物学的二级学科,或属于环境科学里面的二级学科,它和这些学科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不切割这些联系,生态学就不能真正成为一个一级学科。因此,从本科教学上就应该将生态学明确独立出来。
  其次,生态学应有自己的特色,并且服务国家需求。浙江大学的植物生态学十分有特色,如果能将中国最有特色的亚热带的场地阔叶林作为重点研究对象,进一步凝练植物生态,一定会在世界上产生一定的影响。
  畅想2030年,还需要有一个目标的比较。把世界上最好的生态学科作为比较对象,从基础的教学指标等维度出发,比较总结自己的差距、发展目标、学科定位。目标比较是必须做的一个事情,否则学科发展到最后也不知道这样做了以后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位置。 (以专家姓氏笔画为序。整理人 周亦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