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着求是去追真理

时间:2017-04-21浏览:407

 郑杰慧
      期待了许久的湄潭“寻根”活动,终于成行了。三天的行程匆匆,时间虽短,意义却非凡。这是一次心灵的涤荡,通过感悟历史,寻求是之根,悟科学真谛,报湄潭之恩。
  第一天下午我们参观了文庙,那是浙大图书馆、医务室和竺可桢老校长办公的所在地。听着讲解员生动地讲述着“文军”长征和湄潭办学的各种故事,我内心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浩浩荡荡的西迁,浙大师生怀揣着家国情怀、科技救国的理想,在竺可桢老校长的带领下,克服重重困难,从杭州经江西、广西,一步一脚印地走到了贵州,走到了湄潭,坚持办学。这项由浙大师生创造的惊世之举,在中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历史上都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笔,是一代又一代的浙大求是人引以为豪的精神财富。
  这场心智的磨炼之行,其中的艰辛也许是我们这些坐在干净的教室、享受着一应俱全条件的人所无法切身感受的。但是,先辈的事迹却让我感觉似曾相识,因为血液中所流淌着的求是精神,此时得到了完美的诠释。浙大的求是精神,不就是在这次“文军”长征中发扬和升华的嘛!参观浙大师生曾经工作和生活过地方,听着他们的故事,我更深地理解了求是精神的内涵,这就是“寻根”的意义之一。
  求是创新是浙大的校训,浙大的师生都秉承着这样的精神,去追求真理,开拓创新。当年在湄潭的时候,尽管条件那么艰苦,浙大的师生依旧坚持在科研一线,没有实验室就自己搭建简易的实验小屋,没有实验器材就自己动手制作,从未停下过科学研究的步伐,不断地去探索和追求科学的真谛,培养和成就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比如苏步青、王淦昌、谈家桢、李政道、程开甲等。
  让我有触动的不仅有老一辈的浙大师生,还有身边的每一位竺可桢奖学金获奖者。这些优秀的同辈,是对求是创新精神最好的诠释和继承。与他们交流,学习他们身上优秀的品质。
  另外,虽然大家的研究领域不一样,但是他们总能用非常简单的方式让我理解他们正在研究的内容。这也许是一些学科的跨界和融合所需要的基础,更能为碰撞出有趣和前沿的东西提供契机。
  浙大能够在湄潭成功办学达七年之久,离不开湄潭人民的无私帮助。讲不完的动人故事,忆不完的感人篇章,湄潭人民的情谊我们不能忘怀。饮水思源,当我更加深入地了解这段历史之后,我希望自己能做些什么去回报他们,这次的湄潭中学主题班会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这是一次特殊的班会,每一位竺奖获得者都要分享他们各自的故事和学习心得。为了能让分享的内容浅显易懂,又充满意义。我们每一个分享者都非常用心地准备,相互讨论,反复修改。希望通过自己的经验分享和感悟,能够帮助中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追求真理,坚持理想,将来成为对国家有用的栋梁。
  这是我们作为浙大学子回馈湄潭人民的一种方式。我这次给大家分享的内容是读书和研究不仅要努力还要找准方向。我曾经也经常问自己,为什么我选择了继续做研究这条道路。很多时候我们就只顾着奋力向前奔跑,却忘了为什么我们要选择这条路,思考我们应该往哪里走,就像竺可桢老校长让每一位浙大学子思考的那两个问题“来到浙大做什么?将来毕业以后做什么样的人?”这不就是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我们要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然后努力向前奔跑吗?
  三天的“寻根”活动结束了,我回来之后还是会去怀念和老师同学们相处的这段日子,美好而温馨。浙大西迁的历史也深深地印刻在了我的脑海里,在缅怀先辈的同时,重温求是精神,敦促自己在未来的道路上更加坚定地去求是、去探索、去开拓一个美好的未来,来回馈母校、服务社会、报效祖国。  (作者系管理学院2013级直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