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境中得成长

时间:2017-04-21浏览:457

叶沈俏
      一部西迁的故事,让浙大与湄潭结下了不解之缘。3月我们部分竺奖获得者一起奔赴湄潭,亲身感悟浙大西迁的感人历史。回望过去,历史的硝烟早已散去,可曾经的记忆依然清晰。
  都说湄潭是浙大人心目中永恒的情结,这是我第一次去湄潭。初到湄潭,我始终有一种错觉,仿若浙大还在湄潭。77年时光已经悄然流逝,但湄潭还是随处可见的浙大痕迹。浙大北路、可桢路、求是路、竺可桢塑像、可桢桥、浙大广场、浙大小学,这些无处不在的浙大元素,也印证着这座黔北小城历史上曾与浙大血脉相连,而如今,在湄潭,求是创新的精神早已深深扎根。
  身为浙大学子,走在当年先辈们或曾走过的道路上,觉得分外地亲切和骄傲。
  湄潭之行的第一站是寻访浙大旧址。下午,我们一行人前往位于湄潭文庙的浙大西迁历史陈列馆参观,这里也是当年的浙大西迁办学时的图书馆和教授办公室旧址。看着悬挂于墙壁上满满的宝贵历史图片和文字资料,听着声情并茂的讲解,那段艰辛的历史岁月也在我们眼前慢慢铺展开来。
  如今,我们作为后辈,重新踏上这片土地,感受那段沧桑的历史,心中除了震撼和敬重,更多的是感动和沉思。回望这一段“排万难,冒百死,遍尝人间疾苦,冶铸中华名校”的不凡岁月,感受最强烈的是那个年代浙大先贤们尚能不屈服于艰苦恶劣的环境,以饱满的热情和无私的奉献,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和科学研究,我们新时代的求是学子岂不更应发奋图强,后来居上。
  重温历史,以史自勉,以史明志,我们应更好地继承文军长征的精神,将求是创新的精神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并弘扬出去。
  湄潭之行的第二站是去往湄潭中学,为湄潭中学生们带去一场精彩励志的主题班会。我结合自己在妈妈背上艰难求学的经历作了主题为《自强不息,超越局限》的分享,希望将自己的乐观和坚强,以及对命运不服输的态度传递给湄潭中学可爱的同学们。期盼信念的种子会留在他们的心中,终有一天能开出灿烂的花朵,结出喜人的果子。
  湄潭之行虽然很短暂,却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这是一次收获之行,也是一次感恩之行,我们将爱与分享传承给湄潭中学生们,我相信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作者系人文学院2013级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