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机勃勃的进步学生

时间:2017-04-21浏览:494

钱英男 赵明强
      在竺可桢校长倡导的“求是”学风感召下,师生们同心协力,团结一致,克服困难,寻求真理。不仅在教学、科研诸方面作出了成绩,在政治上也逐渐成熟。为了抗议强暴,追求真理,农经系师生总是站在学生运动的前列。
  例如,从宜山迁遵义的迁校停课期问,浙大战地服务团是一次规模很大、影响极深的活动。农经系潘家苏任团长。在开学前,该团赶到遵义,召开总结会议。他们的爱国热情和牺牲精神,不仅使当地军民深受感动,且进一步激发了全校师生的抗日救国热情,竺校长对此大为赞许。
  农经系滕维藻、潘家苏担任浙大进步学生社团“黑白文艺社”的第一、第二任社长。他们出墙报、搞宣传,积极参加学运。1942年1月21日,特务非法闯入他们住所,栽赃诬陷。但他们不畏强暴,坚持真理。竺可桢校长多方奔波,在调查真相,取得栽赃铁证以后召开行政会议,使学校各级负责人及著名教授、学生代表了解事实真相。当教育部派督学来校时,梁庆椿、吴耕民、苏步青、罗宗洛等名教授纷纷仗义执言,抗议暴行。在师生们的共同营救下,潘、滕二人终于无罪获释。
  进步社团还有“桥社”、“回声歌咏队”等,都有农经系师生参加,如赵鸿举、王章麟、张秋芳、王玄娥等。
  1946年2月10日,重庆发生“较场口事件”,湄潭又掀起了拥护政协决议和停战令的高潮,去电慰问和支援。在这两次学运高潮中,又有进步同学涌现,如农经系的崔兆芳、李骥、张申等均为其中骨干。    (本文节选自《忆浙大农经系在贵州湄潭》,作者钱英男、赵明强为原农经系教授。文中滕维藻为浙大农经系杰出校友,著名教育家和经济学家、原南开大学校长。题目为编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