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与成长的记忆

时间:2017-04-21浏览:405

何秀荣
      我是从插队所在地浙江临安参加高考的,1978年秋季入校,就读农业经济专业,四年本科学习后离开母校去北京农业大学攻读农业经济硕士学位。
  在母校期间的很多事情至今记忆犹新,因为那是青春与成长的记忆。印象深刻的事情必然不少,但如果今天来说印象最为深刻的事,无疑应首推当时学生入校后如饥似渴的奋学校景。今天的学生也许不能想象甚至难以理解这种源于自觉的奋学,因为经历十年文革的人,如知识沙漠中幸遇甜泉而酣畅吸饮,不仅晨读夜学蔚然成风,而且宿舍里食堂里也弥漫着学习内容的交谈。
  由于十年文革停止高考,1977年冬至1978年夏的半年内进行了两次高考,大批历届生参加了这两次高考,因此这两级的学生年龄差异很大,分布在16-34岁区间内。大龄学生的社会成熟度较高,使得农经系学生间不乏问题提出和观点争论,这对于培养独立思维和学术争论极有帮助,对我后来的事业发展有重大帮助。其次是当时农经系非常重视社会实践,那个年代学生是打背包入乡进村调研的,吃住在农村。虽然我们中很多人出自农家或插队农村的,但这时是带着学理来认识“三农”的,其视角和感受就大不一样了,理论与实践相印证以及从现实问题出发的基本理念后来一直影响着我的学术发展。    (作者为农经1978级校友,现任国务院参事、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