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共享经济”来了!

时间:2017-03-31浏览:4803

 学生记者 徐铭婕
      “简单讲,校园共享经济就是利用校园平台,将自己闲置的资源共享给别人,提高资源利用率,并从中获得回报。”经济学院经济学系副系主任李建琴教授就校园共享经济话题接受记者采访。
  
校园共享经济的崛起
      图书馆的图书共享、数据库资源共享、慕课平台及共享单车……共享经济早已在大学生的身边。
  校园共享经济与社会上的共享经济在本质上并无太大差异,都是为了提高资源利用率而应运而生。两者不同的是,社会上的共享经济趋利性特征更加显著,而校园共享经济多数是公益或微利的,共享平台限于校园范围,服务的对象多为师生。
  校园共享经济会给学生们带来什么呢?首先,知识的共享,如网上数据库、电子书、课程视频的共享等,不仅可以大大节省学生们纸质书本的支付成本、网络资源的搜索成本,而且可以极大地拓展学生汲取知识的种类和范围。其次,单车等服务类物品的共享,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大大节省货币和时间成本。同时,李建琴也指出了校园共享可能会带来的问题,“在共享经济时代,有可能增加选择成本,特别是对于那些不擅长选择的同学。”
  
校园共享经济如何前行
      “共享经济的关键在于如何实现资源最优匹配,实现零边际成本,最需要解决的是技术和制度问题。”李建琴分析道。
  校园共享经济不仅是连接供求双方的共享平台,更是一场认知盈余的革命。因此,在学校层面建立明确的共享监管规则,使共享经济规范化,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这些共享平台,多为学生创业,有可能会存在校规监管空白或与现有的行业制度冲突,进而带来信息共享后的数据安全、机会主义行为等问题。如何在这些共享平台创业团队的创新服务与强调安全质量的校规之间取得平衡呢?李建琴认为,这不仅需要学校的制度规制,更要引入“市场”的理念,鼓励创业团队通过引入现有的信用系统及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两相配合,方能提高制度适应性效率。
  其次,在“制度适应创新”这一不断认知的过程中,创新、竞争和监管政策之间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比如,若制度趋严,在个人和平台间存在过多的审批程序,那么共享经济则难以发展。如何解决其固有的不确定性,如何设计一整套制度去激励创新都是摆在学校面前的难题。
  在着眼于优化制度的同时,从技术层面规范校园共享经济的发展,也将是它光明前景的巨大推动力之一。
  “共享的关键是共享机制的设计,但最好的机制设计也难保实施中不会出现机会主义者,P2P平台的跑路现象就是严重的机会主义。”李建琴分析道。可见,校园共享经济的健康发展不仅需要相关制度的变革,监管模式的创新,更有赖于整个校园内人员素质的提升。幸运的是,校园相较于社会,人们的文明程度普遍较高,这也是目前校园共享经济发展相对规范的一大原因。
  “技术进步和好的制度设计,一定会进一步推动校园共享经济的发展,从学习到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可能有共享经济的渗入。”谈到校园共享经济的发展前景时,李建琴充满信心。
  目前,校园共享尚是一个初级阶段,涵盖范围较小,若“校园共享经济”这把火能够真正烧起来,对学校、对普通师生、对创业团队,无疑都有裨益,可以实现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