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好教育的责任田—————“一生一师一课堂”的背后

时间:2017-03-24浏览:1157

 文/本报记者 吴雅兰
日前,浙大物理系教授应和平给一个学生上课的照片引发网友关注,在红遍朋友圈的同时,许多媒体进行了跟踪报道,本报也在第一时间采访了应和平老师(见3月10日头版)。他反复跟记者强调:“这没什么,物理系的老师上课都这样认真。”
  根据应和平“爆料”,同样是《大学物理》任课老师的朱雯曾经骨折了还坚持上课。教研室还有一位诸葛向彬老师生病了还从医院跑回学校。“一生一师一课堂”的背后,更多老师一丝不苟教书育人的故事浮现出来。
  
这门课的老师都很“拼”
  2015年11月底,朱雯去长春开会,下雪天不小心摔了跤,右手骨折了。回到学校后,她什么也没跟系里说,打着绷带坚持给学生上课,“这不碍事,本来我就有点‘隐形左撇子’,左手写字没问题。”
  没想到,2016年4月的一次意外,她又脚骨折了。这下怎么办?朱雯还是坚持给学生上课。她买了台轮椅,每天早上让丈夫开车送到教学楼,坐着轮椅去上课,下了课再接回医院继续接受治疗。
  “100多名学生等着我呢,课不能停”,朱雯说,《大学物理》是面向全校开设的公共基础课,教学进度安排得非常紧,几个平行班又是统一考试统一阅卷,停一次课很难补上,“除了客观原因外,我们系注重教学的氛围一直很浓,周围老师都这么敬业,特别是几位老教师给我们留下来的传统非常好。”
  今年77岁的诸葛向彬就是这样一位老教师。这次“一生一师一课堂”引发的热议中,也有学生留言特别提到诸葛向彬从医院偷跑出来给同学们上课的事。当记者向他求证的时候,他大手一挥:“是有这么个事,但过去好几年了,不太记得细节了”,不过有件事他却印象深刻,“有一次我手指受伤了给学生上课,课后几个班的同学分批来家里看我,小小的屋子挤满了学生,让我很感动。”2001年和2002年,诸葛向彬先后评上了“我最喜爱的浙大老师”和“教书育人标兵”。
  他说:“学生到这里来读书,总是希望能学到点知识,我们老师就应该尽到自己的责任。”
  如今,年轻一辈把这份对于教学工作的一丝不苟继承了下来。承担《大学物理》和《大学物理实验》两门课程的青年教师杨波说:“上这样的大课其实不容易,因为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课程难度又相当大。即使上了这么多年课,我一直都不敢懈怠。系里的老师都是我学习的榜样。像应老师这样,给一个学生上课还这么认真,真是让人敬佩。”
  
基础教学要舍得投入
    《大学物理》教研室究竟是怎样一个存在,能出这么多上课很“拼”的老师?
  一个细节可以看出些端倪。教研室给授课的30多位老师定了个规定,上课不能坐着。100多名学生的大教室,一边讲课一边来回走动,两节课下来,“运动”强度不算小。
  “如果老师坐在位子上点点鼠标,当然很轻松,但学生坐在下面只能看到老师的头,这样不太好,上课是需要老师全身心投入的”,教研室主任潘正权这样解释道,“除了语言外,老师的表情、动作都会影响学生的。如果老师讲得带劲,手舞足蹈的,学生听着也带劲,教学效果自然就好了。”
  教研室还有一个传统,非常重视课程公共教学资源的建设,如每门《大学物理》课程都建有一套样本课件,各位授课老师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科研特色增加内容,这样一来,既保证了基础知识点的全覆盖,又能发挥老师们各自的特长,让课堂的味道不一样。“基础课件不用做了,这也是为老师们节约时间。但我们有个要求,每位老师必须更新四分之一以上的内容。”潘正权说。
  除此之外,物理系对教学工作也非常重视。“如果老师拿下了省里或学校里的教改项目,物理系都会1:1配套资金,鼓励老师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在参加国内教学会议、出版教材和评奖评优方面,我们都对一线老师有所支持有所倾斜。”物理系副系主任赵道木说。几年来物理系对教学工作的投入已经开始产生成果了,去年《大学物理》基层教学组织就入选了浙江大学十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也斩获了几大教学类奖项。
  近年来,浙江大学非常重视教学工作,尤其对基础教学加大了管理力度和投入力度。2010年,学校出台了《浙江大学加强高水平教育教学工作办法》,明确了教学科研并重岗教师必需承担基本课程教学时数和教学相关任务;2012年学校成立教师教育教学促进发展中心,对教师们进行教学指导与培训、教学实习与实践、教学研究与交流、教学技能与手段等“集训”;2013年,浙江大学重金设立了教学促进津贴,在原有基础上,对用心上课的教师进行额外奖励,光是第一年,学校就拿出了2000万元预算资金……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首要责任。教学是推上山的石头,需要不断地付出才能到达光辉的顶点,教学工作需要靠整个学校氛围、整个团队来完成。我们希望能通过一些实实在在的举措鼓励老师多上课,上好课,种好教育的责任田。”本科生院常务副院长陆国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