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科学家》纪念邮票中的8位浙大人

时间:2017-05-20浏览:839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极为重视科技工作,培养了一大批科学家,他们以坚定的爱国主义,顽强的探索精神,踏实的勤奋工作,为国家的经济建设,为民族的科技振兴,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为展现他们的辉煌业绩和伟大精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共发行了七组《中国现代科学家》纪念邮票,共有30位杰出科学家登上国家名片。其中包括8位曾在浙大求学或工作过的校友,分别为气象地理学家竺可桢、林学家梁希、生物物理学家贝时璋、核物理学家钱三强、核物理学家王淦昌、大气物理学家赵九章、农学家金善宝、气象学家叶笃正,占据了1/4之多。
  
气象地理学家竺可桢(1890-1974),中国科学院院士,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
  1909年,竺可桢考入唐山路矿学堂(今西南交通大学)学习土木工程,1910年,竺可桢公费留美学习,1918年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1920年秋应聘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34年竺可桢与翁文灏、张其昀共同成立中国地理学会。1936年4月,他担任浙江大学校长,历时13年。并在日本侵华战争期间,带领全校师生西迁。
  新中国成立后,曾先后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等职。他对中国气候的形成、特点、区划及变迁等,对地理学和自然科学史都有深刻的研究。竺可桢是中国物候学的创始人。
  
林学家梁希(1883-1958),林学家。
  1913年在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农学部林科学习,1923年赴德国塔朗脱高等林业学校研究林产制造化学,1927年回国。曾任林垦部(林业部)部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提出了全面发展林业,发挥森林多种效益,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思想,亲自深入调研,领导制订了建国初期的林业工作方针和建设规划,在全国范围内初步建立了林业行政、科研、教育及生产体系,促进了新中国林业的蓬勃发展。长期从事松树采脂、樟脑制造、桐油抽提、木材干馏等方面的试验研究,创立了中国林产制造化学的学科。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29—1933年任浙江大学农学院森林系主任。
  
生物物理学家贝时璋(1903-2009),生物学家,中国细胞学、胚胎学的创始人之一,中国生物物理学的奠基人。
  1921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医工专门学校医预科,1928年获德国土滨根大学自然科学博士学位,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贝时璋主要研究包括动物个体发育、细胞常数、再生、中间生、性转变、染色体结构、细胞重建、昆虫内分泌腺、甲壳类动物眼柄激素等方面,其中尤以关于细胞重建的研究最为突出。他以“学科交叉”理念创建了浙江大学生物系、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科技大学生物物理系,为中国生命科学和“载人航天”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1930-1950年在浙大工作20年,培养了众多实验生物学家。
  
核物理学家钱三强(1913-1992),核物理学家,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创始人,中国“两弹一星”元勋,中科院院士。与钱学森、钱伟长被周恩来总理合称为“三钱”。曾任中科院副院长,浙江大学校长(1979-1982)。
  193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预科。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39年钱三强完成了博士论文《α粒子与质子的碰撞》。1946年底,荣获法国科学院亨利·德巴微物理学奖。
  早年从事原子核物理研究,在“核裂变”方面成绩突出,并且是许多交叉学科和横断性学科的倡导者。他是中国发展核武器的组织协调者和总设计师,中国“两弹一星”突出贡献者。晚年的钱三强仍担任了中国科协副主席、名誉主席,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理事长,中国核学会名誉理事长等职务。
  
核物理学家王淦昌(1907-1998),核物理学家、中国核科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192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33年获柏林大学博士学位。1964年,他独立地提出了用激光打靶实现核聚变的设想,是世界激光惯性约束核聚变理论和研究的创始人之一。王淦昌参与了中国原子弹、氢弹原理突破及核武器研制的试验研究和组织领导,是中国核武器研制的主要奠基人之一。曾荣获两项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等奖项。
  1936年,受竺可桢校长邀请,到浙江大学任教,人称“娃娃教授”。直至1950年到中科院任职。
  
大气物理学家赵九章(1907-1968),大气科学家,地球物理学家和空间物理学家,中国动力气象学的创始人,东方红1号卫星总设计师,中国人造卫星事业的倡导者和奠基人之一、中国现代地球物理科学的开拓者。
  1925-1927年在浙江公立工业专门学校(浙江大学前身)电机科就学,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38年(中华民国二十七年)10月获德国柏林大学博士学位,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赵九章对大气科学、地球物理学和空间科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是倡导和开拓中国地球科学数学物理化和新技术化的先驱。对中国地球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农学家金善宝(1895-1997),小麦育种家、农业教育家、中国现代小麦科学主要奠基人。
  1926年毕业于东南大学农学系,1932年获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硕士学位,1934年编著了中国第一部小麦专著《实用小麦论》,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5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金善宝为中国培养了几代农业教育、科研和生产管理人才。他主编的《中国小麦栽培学》《中国小麦品种志》《中国小麦品种及其系谱》和《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作物卷》等专著,集中反映了建国以来作物科学,特别是小麦科学的发展与成就。
  1928-1930年、1932-1936年,金善宝先后在浙江大学农学院任教。
  
气象学家叶笃正(1916—2013),气象学家,中国现代气象学主要奠基人之一、中国大气物理学创始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开拓者。
  叶笃正1940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1943年在浙江大学获硕士学位;1948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1980年任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所长,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1-1985年,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1979-1987年,任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2006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叶笃正先生被公认为我国现代气象学的奠基人之一,曾代表中国人第一次获得国际气象界“诺贝尔奖”“国际气象组织奖”。叶笃正先生在国立浙江大学师从气象学家涂长望和物理学家王淦昌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