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梦麟:健全之个人

时间:2017-05-14浏览:786

 ■徐亮
      1927年7月,蔡元培、李石曾、胡适、陈聘丞、蒋梦麟、邵元冲、邵裴子、马叙伦、金曾澄,九位中国教育界的精英云集杭州,商讨国立第三中山大学筹备章程。一个月后,他们当中的蒋梦麟,正式就职国立第三中山大学(旋更名国立浙江大学)首任校长。求是书院之学源自辛亥之后得以重继,浙省仁人志士企盼十数年的新式大学终应运而生。汇聚诸多先贤教育思想结晶而成的浙大,蒋梦麟功不可没,而在创校前后,蒋氏的教育理念贯穿其中,并将汇入浙大发展的滚滚浪潮之中。
  1902年,蒋梦麟考入浙江高等学堂,后留学哥伦比亚大学,师从美国哲学家与教育家杜威,以东西文化比较的视野,吸收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与实用主义哲学,研究中国教育原理,提倡依托天性的道德价值观与从科学出发的理性主义精神。回国后,蒋梦麟以“养成健全之个人,创造进化之社会”为宗旨,以人性解放与科学精神为核心,宣传个性教育,辅佐蔡元培革新北京大学。蒋梦麟认为社会的根本问题是做人之道与增进人类的价值。人类的价值取决于个人价值的发挥,社会之中,个人价值愈高,则文明进步愈速。教育首先是尊重个人价值,对人的个性的重视和培养,养成“健全之个人”,增进文明。如何造就“健全之个人”,其一,培养独立自主的精神;其二,养成健全的人格,体质和精神二者统一,互为联系;其三,以论理学与科学为基础,培育精确明晰的思考力。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由“健全之个人”的理念出发,蒋梦麟注重以科学养成真实正当的知识,以职业陶冶养成生计,尝试以公民训练养成平民政治的精神,进而提倡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补习教育、大学及专门教育。大学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与技能,更要强调科学方法与科学精神,以此服务国家与社会。蒋梦麟在浙江大学实践“教育学术化”、“学术研究化”,主张先办好自然科学中的实用学科,社会科学中的经济等科目,“以备省政府建设各种事业之需”。浙江大学工学院、农学院和文理学院三院运作相对独立,办学相对自主,学校较少行政干预,为各学院学术发展提供相对安定的学术环境。蒋梦麟积极推动国内与国际学术交流,礼聘科学人才,先后聘请陈建功、钱宝琮、苏步青、贝时璋、郭任远、张绍忠、梁希、潘承圻、许璇等国内外一流的学者来校任教。蒋梦麟创办湘湖农场和经济林场,作为农学院的农林科学实验和教学实习基地,为浙江大学农学的迅速发展奠定基础。浙江大学工学院与农学院始终发扬“手脑并重”的传统,将开展科学实验和工厂、农场、林场的教育实习放在首位,培育师生理论与实践能力,并在适当的时机,服务社会,推动西湖博览会的筹办。
  蒋梦麟所言“健全之个人”的个性主义教育,绝非完全以个人为中心,而是与社会紧密配合,“讲教育者,当时时将个人与社会两方面记住在心。”从个人方面看,在于增进个人价值;从社会方面看,则需促成民主社会的基础,以创造进化的社会。“由健全的个人,组织进化的社会。进化的社会,还以养成健全之个人。个人与社会,实为一有机体也。”他曾给寄语国立浙江大学第一届毕业生:“一般毕业后的学生,最大的一条生路只有做官,于是学文科的,学法科的,学工的,学农的,学医的……熙熙攘攘,拥挤在一条路上,做那不是生产而是毫无意义的消费的事业”,浙江大学此届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毕业,“对于社会和国家将要负着很重大的责任,在新中国实现的艰难重大的工程上尽一分力;然而,他们的成就如何,社会和国家对于他们也要负一份责任的!”蒋梦麟“健全之个人”的教育理念不仅对浙江大学创立前后之教育实践奠定根基,甚至对北京大学乃至整个民国教育的发展,皆写下浓墨重彩之笔!    (作者单位为人文学院历史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