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澜阁四库全书与浙大的两次结缘

时间:2017-06-22浏览:1551

■柳庄生
      浙江大学百廿年校庆之际,历史系1977级部分校友向母校捐赠了杭州出版社影印出版的文澜阁《四库全书》(1559册),这是文澜阁《四库全书》第二次与浙大结缘,文澜阁《四库全书》第一次与浙大结缘要追溯到80年前的抗战时期。
  1937年8月,日军在上海金山卫登陆,杭州告危。原在文澜阁的《四库全书》140箱,善本书88箱已经事先被省立图书馆馆长陈训慈转移至富阳鱼山,由图书馆员毛春翔具体押送。由于时时有空袭警报,富阳这时候也不安全。省立图书馆想把这批图书运至建德,而装运库书的船只在桐庐为水势所阻,一时前行不了。
  这时浙大也向建德迁移,兼任浙大史地系教授的陈训慈向竺可桢求助。竺可桢得知后马上派校车将库书也迁至建德。陈训慈在日记中说:“《四库全书》与善本前自富阳抵桐庐,觅船不得,赖浙大卡车之助,分运三天已全抵(建德)绪塘。”
  12月24日杭州沦陷后,建德已经靠近前线了。国民政府教育部曾经指示,库书内迁贵州,以保存文献。可是浙江省政府不愿意库书出省,希望在省内觅地隐藏。于是,决定将库书经金华,运往四面环山的龙泉。
  当时浙江省立图书馆没有专门的车辆,陈训慈多次向竺可桢校长寻求帮助。陈训慈在《日记》中说:“当库书尚未西迁时,这批笨重的线装书(包括方志及善本)初运至浙江富阳,需迅速转运浙南,但当时船只极少,浙图又无自己的卡车,省教育厅虽有经费而不允拨款,幸赖竺师对浙图之同情,对文物图书之重视,慨然命浙大腾出自己的运输卡车,多次为浙图抢运阁书及其他书籍。”在浙大帮助下,库书转运到了龙泉,存放塔石村。
  龙泉旧属衢州府,由于衢州建有盟军军用机场,是日寇轰炸的重点目标。龙泉虽然群山环绕,山路十八弯,但并非万全无虞。因此,省立图书馆还得依教育部的指示,将库书迁运贵州。
  1938年2月,浙大已经暂驻江西吉安。9日,竺可桢派中文系教授李絜非等人启程赴浙江商议转运事宜。陈训慈在日记中记载:“五时,接一吉安来电报,电云:‘教部已三电浙省府速将《四库全书》运往安全地点,并指令浙大协同办理,即派李絜非兄来,请兄赴藏书地方会商。’”
  1938年3月27日文澜阁四库全书运出浙江,4月14日运达长沙,5月1日运抵贵阳,途径五省,跋涉五千里,这140箱文化瑰宝得以玉全。库书暂存张家祠,后存地母洞。据1939年2月26日《竺可桢日记》载:“……约伯秋至西门外张家祠堂藏文澜阁四库全书处,其地离城不过二三里,近火药局,遇浙省派来夏朴山君,知将移地母洞。”
  竺可桢对存洞的库书甚为关心,6月23日,他第二次赴地母洞察看,“二点偕教厅三科科长杨克天至威西门外张家祠堂约图书馆蓝馆长、夏定域同往地母洞看四库全书贮藏办法。现国内仅有二部,文澜阁在贵阳,文渊阁则在四川峨眉乐山。……至地母洞知只有二仆看守,洞尚大,高约二丈,尚通风见阳,惟所盖屋面用木板,均潮湿。因开一箱在内者视之,则其中已略潮湿。因与杨、蓝二人商定,屋顶须改用瓦片,箱中书籍须晒曝,而该地必须有人主持,因此不能不有预算,约计每月一百六十元之谱。”
  1944年11月,日寇入黔,国民政府教育部派车赴贵阳搬运图书。是年底,阁书全部运抵重庆青木关,藏教育部部长公馆隔壁瓦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