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地方 可敬的人

时间:2017-09-18浏览:276

  我只是千千万万人中,微不足道的一员。
■物理学系沈涵
    此次社会实践,物理学系赴青海原子城社会实践支队邀请到物理学系唐孝威院士作为特别指导老师,指点我们重走唐先生当年前往221基地的路。
  临行之前,我们与唐先生进行了两次交流。当年与战友一起进行研究的经历,唐先生记忆犹新,他还一再对李觉将军、于敏院士等等做出的突出贡献深表敬佩与感谢。
  唐先生个人的经历也是十分的传奇。在1948年上海还未解放之际,尚是高中生的唐先生就被上海的地下党发展为中共预备党员。新中国成立后,唐先生奉组织的命令,前往清华大学进修。说起来唐先生参与物理工作也是有机缘巧合,当时唐先生入学就读的是机电系,但是由于身体原因无法参与入厂实习,最终加入了物理系,开启了自己一生的物理研究生涯。
  毕业后,唐先生分配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后改名为原子能研究所)核探测器组工作。当时,中国的地质部门正在成立一支核工业的基本原料——铀矿的野外勘探队,由于勘探队没人会用新型的射线探测器,唐先生便被派去与专家们一起到南方的崇山峻岭进行野外勘探。1956年,唐先生被国家派往苏联进行进一步的深造。
  1959年6月,国际政治风云突变,唐先生奉命从苏联回国参加“596”工程,负责核测试及探测器的研制工作。最初的研究是从缩小尺寸的模拟试验开始的,试验现场设在长城脚下的八达岭一侧。试验时,唐先生常常在荒山石坡上爬上爬下,检查测试仪器的性能,记录数据;试验一结束,马上又开始下一轮试验的测试准备。如此循环往复转个不停,穿的胶鞋也磨破了好几双。
  当研制原子弹的工作进入决战阶段时,唐先生和助手们也随大批科技人员来到青海湖附近的西北研制基地,221基地,即现在的青海原子城。这里海拔3000多米,高原缺氧,年平均气温为零下4℃。刺骨的寒冷使唐先生的类风湿脊椎炎频频发作。在这样艰苦条件下,团队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任务。
  在1964年到1970年,唐先生参与了氢弹爆炸研究,并在中子点火技术和氢弹爆炸原理验证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随后,唐先生调离九院,之后在高能物理方面和脑科学交叉学科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行前座谈会上,唐先生回忆道,第一颗氢弹爆炸时,他带领的团队是测量中子点火的。当时他看到了亮光,知道中子点火成功了,有了中子点火才能把原子弹点起来。
  唐先生在三个不同的科研领域里面做出过巨大贡献,他将其称为“三次起跑”。“我只是千千万万人中,微不足道的一员。”唐先生还说,两弹精神靠大家来传承,这个精神要一代一代传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