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使命感、归属感做好每件事

时间:2017-12-28浏览:861

■学生记者 蒋天铮

初见傅夏仙老师是在晚上的教学主楼办公室里,长长的头发,弯弯的眉眼,一见面便亲切地聊起最近的时事新闻。

作为一名“老党员”,她一直将党员的宗旨意识贯彻落实到工作岗位中。她热爱教学事业,认真负责做好本职工作;她积极宣讲新时期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她组织推动教学改革创新,带学生走出校园去到乡镇进行现场教学。

改革创新,引领课程大变身

“这几天有什么最新的国家大事、社会热点可以与课程内容相结合?课上应该给学生们提什么样的问题?”去往课堂的路上,她常常思考属于自己的“两问”。

为了使“概论课”更加有趣,傅夏仙带领教学团队努力探索具有浙大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将原有的“一个老师上到底”转变成由多个老师组成“教学团队”,充分发挥各个老师的专业特长,将课程讲深讲透;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提高合作沟通能力;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充分表达个人观点,在教与学的充分互动中提高教学效果;结合实地调研,让学生们真实而深刻地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正在秋冬学期修读概论课的陈同学感叹:“仅仅是一个秋学期,就有5位老师上了专题课,非常新鲜,一点都不觉得无聊!”

根据“95”后大学生自主性、参与性较强的心理特点,傅夏仙采用全方位“教学互补”的教学模式,课堂由教师专题讲授和学生小组发言两部分构成。教学团队根据教材内容进行专题化设计,学生根据各专题的问题,经小组讨论后上台发言。这样一来,课堂气氛变得热烈起来,学生们也觉得有趣好玩,“我们要上台!”“我们要发言!”这样的呼声不断。

同学之间如何分组,课堂发言应该鼓励主动还是以老师点名为主……针对这些问题,她带领教学团队进行了多次尝试。“从2014年秋冬学期开始7个班的试点,再到1年以后的全面推行,这中间我们提出过无数个尝试方案,进行了无数次的调整与尝试,总算营造起比较令人满意的课堂氛围。”傅夏仙回忆到。

饱含深情,讲好中国故事

从研究中国革命史到国际共运史,傅夏仙老师的学习经历对她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她有了更强的使命感和自觉性,对自己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你就会感受到一种归属感,你是一个有组织的人。”傅夏仙这样说道。

作为学校理论宣讲团成员,傅夏仙老师近年来为校内外各级党政干部、非公企业人士、学校机关工作人员、学生党员展开了近百场专题讲座,内容涉及到“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十九大报告解读”等众多主题,通过理论结合实际、历史结合现实等方式呈上一堂堂生动的课。“集体观看十九大后不久,我们就开始进行宣传、宣讲了。”针对不同的党员对象,傅夏仙专门收集选用不同事例进行讲解。

傅夏仙讲道,要讲好中国的故事,我们党员首先就要讲好中国共产党自己96年的故事。如果你看到的只是一个史料,你不会有感情。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有人物、情节、事件的,是能够感动人的故事。我们要投入、要理解,要带着感情地学习。“随着十九大的召开,我们一同进入了新的时代,也有了新的使命。十九大是一个政治宣言、行动纲领,是对人们发出的一个号召。我们将自己置身于大事业中,所体会到的成就感就会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