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开放办学新格局,全面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进程

时间:2018-01-18浏览:926

伍宸

中国共产党浙江大学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浙江大学走过120年光辉历程并启动“双一流”建设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本次党代会吹响了浙江大学全面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号角,全校相关工作要紧密围绕这一核心使命展开。在此宏观背景下,党代会对开放办学做出了新的、重要的部署,构建了开放办学新格局。具有高度开放性是世界一流大学的基本属性,包括对外开放和对内开放两个维度,对内服务于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与国家和区域建立起紧密的发展命运共同体;对外强化国际化战略,以国际化办学提升学校全球竞争力和声誉。两者有机结合并相互促进,天然不可分割,共同构成学校开放办学战略体系。

党代会报告构建了学校对外开放办学的战略新格局

我国已进入了全面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新阶段,这是党和政府在新的历史时期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通过重点资助一批大学和学科率先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科技、人才和智力支撑。同时,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在进入“双一流”建设实施阶段,我们需以更宽阔的视野和更高战略格局加快建设步伐。在全球化不断加速发展时代背景下,要准确把握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时代内涵并抓住机遇以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办学水平。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当今世界发展不可逆的趋势,其显著特征便是高等教育高端要素资源在跨国或区域间流动速度不断加快,规模不断扩大,诸如:师资生源的跨国或区域流动规模不断扩大;办学理念互相借鉴吸收并得到创新;跨国或区域办学机构之间联合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层次不断提高等。很多国家和区域高等教育都试图通过提高国际化办学水平从国际高等教育市场获取所需宝贵资源,增强全球竞争力。

在此背景下,本次学校党代会报告审时度势,充分把握当代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征,提出了要推进全球深度合作的国际化办学新格局。对此战略布局,我们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做理解:

首先,要构建覆盖办学活动全维度的国际化办学新格局。按照国际知名高等教育研究者简奈特的定义,“高等教育国际化”即“将国际维度与跨文化维度整合到高校的教学、科研与服务职能之中的过程”。在新时期,要通过实施国际化战略全维度地提升办学质量,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为此,在学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了要推进全球深度合作,包括:“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积极开展对外教育、科技和人文外交项目;实施“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构筑工程教育、农业发展“一带一路”联盟,打造广为认可的全球留学目的地”等多方面实现覆盖办学活动全维度的国际化办学新格局。这就对学校未来国际化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开展国际化办学活动时要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和国际交流等多维度来考量其功能和价值,要能够全维度地覆盖办学活动全过程,立体地推进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进步。

其次,要求国际化办学实现提质增效基本目标。201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在《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我为主、兼容并蓄,提升水平、内涵发展,平等合作、保障安全”的工作原则。以教育对外开放实现提升教育发展质量,增强教育发展效益是新时期各级各类教育主体开展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对于高等教育来说,更需要紧紧围绕这一核心指导思想,积极通过实施国际化办学战略实现提质增效目标。

学校党代会报告对此有深刻的论述和部署。党代会报告明确要求通过实施一系列国际化计划,诸如“海外一流学科伙伴提升计划”、“顶尖大学合作计划”等大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科水平。同时,还要求提高留学生教育质量,并共享全球优质教育资源等。这体现了我校党代会对中央关于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相关精神内涵的精准把握,并将其作为今后一段时期内学校相关办学活动的基本指南和行动纲领。

最后,要求进一步提升国际化横向拓展能力,提高学校全球影响力。具有横向资源拓展能力和影响力是大学国际化发展进入到高级阶段的显著特征之一。也就是说,进入高级阶段的国际化,不仅要求单向地从高等教育国际市场获取办学所需资源,还要求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主动到境外开展办学活动,以此增强学校的全球影响力。对于一些世界顶尖大学来说,早已将国际化横向拓展作为其办学的基本方略。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我国相关大学同样需要积极实施双向国际化战略,积极到境外开展办学活动,诸如到发达国家或地区办学、与境外相关机构在境外开展科研活动等。

世界一流大学都是高度国际化的大学,世界一流大学不仅具备强大的资源引进来能力,还具备强大的走出去意识与能力,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增强办学实力,扩大国际影响力和声誉。浙江大学是我国整体国际化办学水平高,国际化办学能力较强的学校,理应在新发展阶段在国际化横向拓展能力上走在前列。为此,在党代会上,学校提出了宏伟的走出去国际化发展战略,明确提出要“共享全球优质资源,探索布局若干海外中心和基地。”这一提法符合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的国情,符合浙江大学的办学地位和现实,符合全面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对学校提出的新要求。

党代会报告描绘了学校对内开放办学战略的新蓝图

作为高水平大学,不仅需要构建对外开放办学新格局,同样需强化对内开放办学,以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根本使命,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为此,在学校党的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报告中,为我们描绘了学校对内开放办学战略的新蓝图。总结起来,主要有如下几个基本特点:

首先,以服务国家和区域重大发展战略为根本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此,新时期的中国大学,特别是高水平大学要以服务国家和区域重大发展战略为根本办学使命,在此过程中增强办学活力和能力,并获得办学所需资源。浙江大学是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中坚力量,在此过程中更应该增强服务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的意识和能力。为此,在此次党代会报告中,明确提出要责无旁贷地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和西部大开发战略;服务于国家精准扶贫战略;服务于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军民融合发展、制造强国、健康中国等战略需要。同时,还要服务于浙江省的“八八战略”,为“六个浙江”和“四个强省”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其次,要求充分发挥院系等二级机构的主体作用。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需要通过各办学实体开展具体工作才能落到实地,诸如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培养国家和区域所需各类人才,开展社会服务工作等。为此,需要发挥各办学实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各办学实体也通过服务国家和区域重大发展战略提高办学能力。党代会报告中,就明确指出要“支持院系对外拓展,构建产学研合作基地。”在未来的办学过程中,还需将院系对外拓展能力作为其办学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在《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中明确提出要“深化产教融合,将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着力提高高校对产业转型升级的贡献率,努力成为催化产业技术变革、加速创新驱动的策源地。”

最后,强调公共服务产品的品牌化建设,打造浙大品牌。在强调大学内涵式发展的新时代,学校公共服务也同样要坚持内涵式发展模式。大学公共服务内涵式发展模式包括能提供高质量、富有特色和具备具有品牌优势公共产品。同时,在高等教育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背景下,通过大力实施公共服务产品的品牌化建设,能一方面倒逼服务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也抢占市场先机,获得竞争优势。为此,在党代会报告中,明确了这一基本思路,提出要“面向学习型社会建设、个性化学习等需求,大力发展高水平、高效益的继续教育,提升全国干部教育培训浙江大学基地的品牌影响力。”可以预期的是,通过相关服务的品牌化建设,学校对国家和区域的服务能力会不断提升,服务产品的质量也同样能得到保障。

布局完整的办学体系有力支撑学校开放办学战略

学校在准确把握时代发展特征,深刻回应社会对学校需求和期待基础上而提出开放办学战略。开放办学战略包括对外开放和对内开放两大体系,为此需要布局相对应的办学体系支撑开放办学战略的有效实施,实现既定办学目标。对此,学校党代会做出了布置,布局了完整的办学体系。

从对外开放战略相关平台建设看,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国际联合学院(海宁国际校区),拓展国际合作办学项目,建成国际合作办学示范区及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相结合的战略高地。”从对内开放战略平台建设看,涉及的内容更为丰富,包括“加强与地方合作;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宁波“五位一体”校区,建成高水平产教融合示范区和学校创新生态系统的重要基地;加快建设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加强与省属高等院校交流合作等”。党代会为学校开放办学战略构建了完整的办学体系,有对不同校区功能的思考,各司其职、各就其位;也有对不同平台协调和融合发展有思考,提出了要“完善多校区办学的体制机制”。这些布局为顺利实施相关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正如党代会报告中所指“开放合作是提升大学声誉、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必由之路,要坚定不移地立足浙江、面向全国、走向世界,在与民族复兴同频共振中把握发展机遇,加快形成与办学实力相符的发展格局和声誉。”在高等教育国际化深化发展和大学发展日益“去围墙化”的今天,全面构建开放办学新格局是大学激发办学活力、提升办学能力、拥有办学动力和资源的基本前提。在全面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阶段,浙江大学同样也需开创开放办学的新局面。一方面通过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以不断提高学校国际化办学能力和水平,以此全面融入世界一流大学圈,实现从跟跑到并跑乃至领跑的历史性转折;另一方面通过描绘对内开放办学新蓝图而不断提升学校服务于国家和区域重大发展战略的能力,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源源不断地为学校各项事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作者系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浙江大学国际教育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