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校园标识建设一流的国际化校园环境

时间:2018-03-22浏览:1788

■叶鑫 周思逸

谈及浙大国际化的表现,很多在校师生最直观的感受,恐怕是浙大的科研论文在国际知名期刊的发表量,活跃在校园里的一张张不同肤色的面孔,海外知名院校与浙大的双向交流活动等。根据西南交通大学国际化评价研究中心发布的《2017年国际化水平排行榜》显示,浙江大学的国际化水平在2017年中位列内地高校第一。

在国际化水平如此之高的浙大校园里,公共管理学院的傅荣校教授发现,几个校区的校园标识似乎不太显著,校园里英文标识少之又少,有时中英文标识还不对应。“以前我去玉泉校区上课,经常找教室要找好久,校园里路牌和指示牌都不太明显。我一个在浙大待了三十多年的人都找不到,新来的学生和家长怎么办?一些留学生走到离路牌很近的地方,都搞不清楚怎么走。”傅荣校的这份忧虑,让他逐渐重视起校园标识的重要性。于是,在第七届四次教代会上,傅荣校就提交了一份《关于加强浙江大学校园外文标识、规范校园双语标识的建设》的提案。

作为一名公共管理学专家,傅荣校发挥专业特色,在提案之初就进行了细致地调研。“考虑到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来浙大交流、学习,公共活动场所的标识应当让各国留学生都能看懂。与此同时,中国大学生的外文学习,日常视听的分离,浪费了很多外文学习时间,如果能够在学校把各种必需的外文(尤其是英文)表现日常化,有助于锻炼和提高本校学生的外文交流水平。”在傅荣校看来,推进校园外文标识建设,已不仅是现实的需要,更是基于长远的中外文化交流的需要。

傅荣校的这份提案,引起了学校的高度重视。20176月,常务副校长任少波就此提案召开专题座谈会,指出要落实长效机制,切实将提案问题解决好。提案主办部门后勤管理处第一时间与傅荣校当面交流、听取建议,并召集党委宣传部、本科生院、外事处、房产处、校医院等部门落实提案解决方案。

2017年,浙江大学120周年校庆前,学校对玉泉校区道路标识进行了整体更新,制作了标识道路路口所在方位、路名及所在区域楼宇的双语指示牌。紫金港校区制作了醒目的指示校区内区域方位地图的双语道路牌。今年,学校还将整体对各个校区的校园标识查漏补缺。“去年底学校‘双一流’建设方案中,后勤管理处牵头了改革支撑保障体系专项之国际化校园建设,其中有关内容可以说也是对这项提案工作的进一步延续。”后勤管理处副处长刘辉文介绍说,“这个项目提出了未来三年的工作目标:第一步将根据师生使用需求,进一步优化双语甚至是多语种的标识标牌,选取有代表性的景观或公共场所,做一个多语种标识的试点;第二步是会提升校园标识系统的设计感与品质感,使其与校园整体环境相匹配;第三步是基本完成对校园标识标牌的全覆盖与优化到位,力争在2020年建成一流的国际化校园环境。”

2015年开始,由党委宣传部牵头着手设计浙江大学视觉形象识别系统,20175月,经校务会议正式审议通过后正式公布使用。该系统明确了包括校标、校名及与院级单位组合使用的规则,校旗,辅助图形,字体等,规范了学校主要标识的样式和使用方法。校庆期间,统一的校园标识已在校园主要道路指示、景观标示牌上展现。

“学校对于这个提案的重视和落实,让我非常感动”。在傅荣校看来,议案的提出源自提案人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合理解决议案提出的问题则需要提案人与相关部门共同努力。这已是傅荣校第四次获得学校教代会优秀提案了,“双代会对于教职工依法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的意义越来越大。现在不仅是我们这些在学校读书工作了三十几年的老教师,甚至是一些年轻教师,都愿意通过双代会,向学校合理化地建言献策。甚至我的一些学生和家长们知道我是双代会代表,都会把他们最关心的问题与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