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浙大科学报道品牌

时间:2018-03-22浏览:378

■马宇丹

新媒体浪潮中,浙江大学如何抓住机遇,加强科普工作,建立浙大自己的品牌?在学校第七届四次教代会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卜佳俊的一份《关于加强浙大科普工作及品牌建设》的提案广受关注,并获评优秀提案。

为何会递交这样一份提案?移动互联网及移动应用的飞速发展,深刻改变了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卜佳俊在日常浏览信息资讯时发现,众多非科学、伪科学的内容充斥着朋友圈。“既然新媒体提供了一个契机,浙大本身又是学科齐全的综合型大学。我们完全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打造自己的科普品牌,提升学术口碑。”

在校工会工作的王勤是该提案的第一位附议人。她说,“高校具有服务社会的使命,做好科普报道也有利于提升学校美誉度和社会影响,学校宣传部本身就具有较强的科学报道基础,有能力做得更好。”

既然通过科普报道打造浙大品牌是一条必由之路,那这条路该如何走?卜佳俊认为,可以利用学校优势学科力量,围绕热点科学问题开展科普讲座。还可配合直播、录播等形式,并加强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宣传和传播。“一场2个小时的讲座可能让很多人望而却步,但如果把有趣的、核心的几分钟内容剪出来,以预告的形式推送,应该可以吸引更多的观众驻足。”

另外,卜佳俊建议在浙江大学公众号中增加科普频道或者新设浙大科普公众号,将科普讲座的精彩内容对外发布和传播;在学校层面建立大牌教授、科学家及普通教师志愿者面对学校内部和给社会公众进行科普的制度,努力打造几个典型例子,营造浙大自身的科普品牌。“浙大的老师普遍低调,部分老师对宣传报道抱有抗拒心理,”卜佳俊建议在学校层面建立相应的激励制度,媒体也要重视构建与科学家良性互动的生态圈。

这一提案受到学校的高度重视,有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工作方案。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卢军霞说,科学传播是一所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社会职责,也是大学营造良好的学术文化、提升学校声誉的重要途径,在学校深入实施“双一流”建设的过程中尤为关键。我们将更加广泛地通过各种途径形成教师广泛参与的科普工作新局面,面向社会塑造浙江大学教师的科学与学术品牌。

据了解,党委宣传部将继续把科学传播作为重点工作内容,在多个方面持续发力:第一,建立畅通高效的科学传播渠道和发布规范,多层次全方位的主动发布机制,不定期通过举办新闻发布会、邀请媒体集中采访、向媒体推送通稿等多种形式向外发布学校重大科研成果和活动;建立媒体专家库,积极回应媒体传递的来自公众的科学解读需求。第二,打造线上线下互动平台,顺应互联网+传媒趋势,打造“有趣的科学”品牌,利用官方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官方头条号等工作平台及时传递科学新闻和科学故事。设立“科学900秒”科学家TED演讲活动,创设优秀教师与优秀学生相互发现与对话的平台,吸引主流媒体的持续关注与传播。第三,实施“科学传播”计划,培养从事科学传播的有生力量。组建科学传播专门团队,及时跟进和服务学校科学发布与传播。组建一支科普专家队伍,鼓励浙大更多科学家参与到科学传播中来。并尝试在实践中改善“科学传播”教育不进课堂的缺陷,努力在年轻人的成长过程中植入重视科学传播、善于科学传播的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