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公共政治课“入心”

时间:2018-04-04浏览:480

包松,副教授,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26年来坚持理论育人、礼仪化人、心灵助人,拥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全球职业规划师(GCDF)、IPA国际注册礼仪培训师等资格认证。

1991年包松从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由此开启了她长达十几年讲授公共政治课的生涯。每个学生都要学习公共政治课,但是让学生真正喜欢上它并非易事。包松说:“讲授公共政治课,最难是打破学生对课程的固有印象和预设。只有找到学生的兴趣点,走进他们的内心,才能把他们吸引过来。”

“‘一本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打一个成语是什么?一本正经!”由一个猜谜游戏引入,从“Politics”和“economy”的由来和演变讲起……包松一步步告诉学生,政治经济学并非是他们曾经以为的“权利斗争”之学,它关注的是国家社会发展与治理的问题。在讲授中国的宏观经济与供给侧改革时,包松不是让学生从网上下载宏观经济学的概念,而是问他们“提到宏观经济学,你会想到哪些词?”然后就着这些可能并不悉数属于宏观经济学范畴的词语讲起,从学生熟悉或关心的领域入手,一步步引导他们将目光转移到这个专业的核心知识点和思维能力上来。

“一堂课,若想分分钟都出彩是非常困难的,但如果能围绕一个主题,找到师生契合的一个点,给到学生一个启发,这堂课就是成功的。”包松坦言,在早些年间她也曾更重视灌输知识点,但后来愈加发觉,所有非教知识而是教思想的课程,都需要“入心”而非仅仅只是“入脑”,否则很难引起共鸣。她希望学生能通过课程学习培养起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所以要求学生尝试着深入思考社会变革,比如“供给侧改革与个人生活、社会发展的关系”“国家经济政策与个人职业发展方向选择的关系”“大数据对社会产生的颠覆性影响”……

201512月,当得知G20峰会医疗卫生与志愿者服务部急需礼仪与形象管理培训师的消息后,包松主动请缨,承担起特聘志愿者礼仪培训的任务,参与完成了50多场11000余名志愿者的通用礼仪、涉外接待礼仪培训。“一方面,我希望借助外化的礼仪展现内在的志愿精神和家国情怀;另一方面,我要求工作状态中的‘小青荷’做到360度无死角。”

2010年因工作需要,包松开始对礼仪产生兴趣。在提升自我的同时,她愈发意识到高校师生对礼仪知识的巨大需求,组织成立了浙江大学礼仪与形象管理中心,并创设了人际沟通技巧与礼仪课程。

包松说,她推崇的不是简单的外在形象塑造或是礼仪训练,而是以礼仪与形象管理培训为载体,去寻求大学生品德教育与礼仪文化传承之间的契合,讲求的是将“礼”先“内化于心”,而后“外显于形”。

包松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开设礼仪课程,就是帮助学生把内心的尊重、仁爱和友善表达出来,因此不仅要讲‘该怎么做’,更要讲‘为什么要这么做’。”比如她不仅讲授如何得体地穿西装,还会讲为什么男士西装最后一粒纽扣不扣,为什么男士西装左领上会有一个扣眼……她还先后获得二级心理咨询师、全球职业规划师(GCDF)、职业生涯教练(BCC)等资格认证,而且把专业知识运用到了日常的学生工作中来。

“愿意,是心原本的声音。只有戳到学生的内心,才能让他们‘愿意’。”包松说话的同时指了指自己心脏的位置……

(马宇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