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希望学生超越自己

时间:2018-04-04浏览:383

李兰娟,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导,浙大传染病学科带头人。作为我国人工肝的开拓者,她创建独特有效的李氏人工肝系统在治疗重型肝炎上获重大突破。四十多年来她不仅奔波在临床第一线,更奋斗在教学第一线,认真履行教师的职责,为我国感染病学领域的临床和科研培养了大量的高素质人才。

她曾说过:“再过十几年的时间,我们要让中国摘掉‘乙肝大国’的帽子。”四十多年来,她奔波在临床第一线,更奋斗在教育第一线。作为一名博士生导师,她倾尽心血,传道授业解惑,和学生们在一起的时间远远多过陪伴家人的时间。她是浙江大学传染病学科带头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导,她是李兰娟,致力于传染病学医疗、教学和研究的领路人。

曾经有一位病人说过:“作为一个肝病患者,看到自己熟悉的病友离去,内心非常恐惧。但幸运的是:人工肝技术让我恢复了健康,在我每天享受生活的美好时,总是难忘李大夫的救命之恩。”她对自己的定位只是一个普通医务工作者,她一直奉行着苏格拉底的一句话:“只要认准一个目标,并付诸于行动,持之以恒,那么就会收获人生的真谛。”作为医者,她的人生真谛无非八个字:“治病救人、为国为民”。她最大的满足就是帮助病人战胜死亡,重获生命的美好。在她致力于传染病教学、科研、临床工作的40余年里,她对每一位病人都倾注了大量心血。无论是白天夜晚还是节假日,只要病人需要她都会及时赶到。病人的痛苦,她看在眼里,沉重在心头;病人康复后的笑容,则是她最大的快乐。李兰娟表示从医40余载,是她圆了自己一个治病救人的梦,一个救死扶伤的梦,一个为国为民的梦。她对于自身工作的热爱与坚持,让她在传染病学的路上越走越远。

作为一名导师,李兰娟努力为学生的医疗事业、科研事业提供最优的支持。研究生们来自全国各地,有着不同的知识背景、兴趣爱好,李兰娟早在开学之初便会针对每个学生的思想状况、科研能力、个人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因材施教。根据每位研究生的特点,她为他们制定具有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在指导他们主做一个课题的同时,我经常鼓励他们可以参与到其他课题的研究中去,从而较大程度地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和实验技能,并且能够充分挖掘并发挥他们的潜能。”李兰娟告诉记者。

实验室每周都会安排一次“一老带一小”的本学科学术报告例会,一名导师做学术演讲,一名研究生做科研方法/案例分析报告。除此之外,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思维角度,让多学科合作病例讨论经常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尽管自己公务繁忙,李兰娟依旧对学生们正在进行的项目保持密切关注,并结合自身的研究经验给予具体的指导。

实验室里的一位研究生表示:“李教授不仅在科研方面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也常常关心我们的日常生活,整个实验室就像一个大家庭。”李兰娟自身的认真负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们,在做好科研指导工作的同事,也注重建设整个团队教学相长、师生相宜、团队共建、和谐发展的导学文化。她说:“我要让孩子们在最好的岁月中无所顾虑、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中。”

在多年的科技攻关中,李兰娟团队共同度过了许多个不眠之夜。2013年元旦的凌晨,实验室挑灯夜战的全体工作人员拍了一张全家福。2014年,他们依然在实验室紧张工作中迎来了新年的钟声。大家开玩笑说,看来,这一生一世(1314)都要在实验室里度过了。

老师、医生、厅长、院士……在这一系列的称谓中,她最喜欢的还是人们喊她“李老师”,因为在她的眼中,教书育人是传播真理、让更多人加入到推动社会发展队伍中来的关键途径,同时也是她奉献了一辈子的光辉事业,她把这看得很重很重。“我现在拼命地培养学生,希望他们能尽早挑起担子,把科研做得更好,把实验室建设得更好。”李兰娟表示她最希望的是学生能够超越自己。(蒋天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