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教学带来的满足感与获得感

时间:2018-04-04浏览:1073

陶然,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副系主任,长期工作在教学科研第一线。他所开设的《唐诗经典研读》《宋词经典研读》《宋词研究》等课程,被学生誉为浙江大学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

“闻道名师如名酒,与君一醉一陶然。”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陶然,正如名字字面蕴含的美好寓意一般,从1995年留校任教至今,用22年时光,将自己的科研与教学生活精酿为醇香的美酒。

“我们每一个人从步入学校开始,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老师,其中一定有我们心目中的好老师。而影响最深的一定就是对我们的思想和人生有引领提升作用的老师。”

陶然,回忆起自己的学生时代,三十多年前一堂语文课上的景象历历在目——他的中学语文老师,一位历经坎坷的归国华侨,在念诵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时,触景生情,热泪盈眶。那一刻,陶然感悟到了诗词具有一种能直入人的内心世界、把感动激发出来的独特魅力。“事后回想起来,也可能从那时候起,老师把诗词文学的种子植入了我的内心。”

1992年,陶然进入杭州大学读研,跟随词学家吴熊和先生从游问学。陶然觉得自己从恩师吴先生身上,学习到的不仅是作为学者的求实、严谨,还有作为教师的风范、理念。“我在浙大任教二十二年,我不敢说我有什么非常特别的理念和经验,我始终是把从自己老师那儿得到的教诲,应用在自己的教学中。那就是,接引后学、言传身教、薪尽火传这三个词。”

2012年,吴熊和先生去世前几天,陶然和几位同门前去探望,吴先生吃力地对大家说:“浙江大学的词学是有传统的,不要让它消亡了。”“我深切地体会到一位教师教书育人一生,最后期望的是什么,是‘薪尽火传’,是希望学术后继有人,将学术精神一代代地师生相继地传承下去。”老师临终前的嘱托,陶然始终铭记并努力践行着。所谓传承,不仅是知识文化上的,亦是人格力量上的,有传承,学术精神就生生不息。

在教学方面,陶然承担了大量的本科、研究生教学课程。“听陶老师的课就像是在读一本书,越读越有味。”“男神老师,风度翩翩,温文尔雅。上课娓娓道来,偶尔的幽默恰到好处。听男神的课,可以让人一直认真地坐着。”“陶然老师能虚心并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反馈信息,做到及时修正和调整自己的教学,能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中心,以生为本。”扎实而渊博的学识,冷峻又不失诗意、严谨而富有个性的授课风格,再加上其儒雅谦和的风姿,使得他的课程在学生中有着很好的声誉和口碑。他所开设的《唐诗经典研读》《宋词经典研读》《宋词研究》等课程,被学生誉为浙江大学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此外,在中国大学MOOC网上,陶然与胡可先教授合作开设的《唐诗经典》课程,入选中国大学十大MOOC课程。

课堂上,陶然努力避免照本宣科,几乎不用讲稿,PPT上也只有简单的纲要,时常于信手拈来之中让学生感受到唐诗宋词的风流与魅力。旁征博引、挥洒自如的背后是日常的积累与课前认真的思索。“上课前,我会在脑子里想一想,比如走在路上时,理一理讲课思路。”结合自己求学、从教的经历,陶然认为真正要把课讲好需要有扎实的学问基础,日常积累为课堂上有意无意的流露作好准备。

师生唱和,教学相长,在陶然看来,上课本身就是老师与同学交流的过程,自己很享受教学带来的满足感与获得感。“不管什么工作,如果不能从中获得快乐的感觉,可能会比较难以持续下去。对我而言,在讲台上我能获得快乐。自己从老师那儿学到的一点东西,通过读书体会到的一点东西,可以传递给别人,这是快乐的。”

“诗酒纵横不惑年,金元指点笔如泉。任他闱下马蹄疾,且住湖山作散仙。”(吴熊和先生赠陶然诗)陶然,一如醇酒。(金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