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完成的美

时间:2018-06-07浏览:637

■上官嘉琪

在《否定主义美学》中有这样的话:“美是本体性否定的未完成……美是一种未占有的、未完成的、尚未成为‘共在’的存在。只有‘本体性否定’意义上的‘美’,才能使我们每个人‘成为真正个体’的审美冲动……‘美’作为存在的潜在具有‘未占有性’和‘混然性’;‘美’在‘美的符号’前后,体现为本体性否定的‘未完成’。”

未完成状态总给人以缺憾之感,但“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正因缺憾,尚未完美而稳定的美还处于孕育着、尚未视觉化的状态,却潜藏模糊而无限的可能性,予人希望,与美相遇就容易使人感到充实有力,那完整的世间绝妙之物便更为人之所欲求,甚至能使人达到忘我境态,为此牺牲而在所不惜,从而最具打动人心的感染力,有如《西西弗斯的神话》中的西西弗斯与《生命不可承受之轻》中的萨宾娜,都是这般义无反顾前行。

人生路上有许多话要说却总不能说尽,千言万语难以写全的对父母的话,或是吞下半句入肚未能出喉;有许多事想做却难以完成,创业之路漫长坎坷似乎永无尽头,转专业不知是福是祸。如此种种都是“未完成”,好似多年前尝过的一碗酒,至今想来依然有味;如同“阿瓦隆”,看似遥不可及却反而促使人不断为此奋斗。

堂吉诃德式生活荒诞疯狂,但凡事未到最后,又怎知这条路不能走。说出寻常人不敢说的话,探出寻常人不敢探之路,虽然经历风霜较之平凡人生活更颠簸动荡,回忆起来却见生活这张纸上斑斑驳驳,绘出一幅欢乐与痛苦并存、能尝遍三千世界七情六欲的故事,不失为精彩纷呈的一生,总比到老也不过一张白纸显得更有意义。何况生命仅仅百年,常常由无数艰难困苦、悔恨残缺组成,年少惜事业不成,年老叹年少无知,又能找到多少真正能算是功成圆满之事。一辈子不过从生到死,最后“完成”一生竟是终了之时——活得有滋有味、神采飞扬,才是最美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