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记住的是“他们”“他”还是“她”?

时间:2018-06-14浏览:204

■学生记者 周诗意

当我们的眼睛看到两个正在跳交际舞的人,我们的大脑是如何处理这一视觉信息的?是将两个跳舞的人分别作为独立的个体存储,还是将两人看做一个具有完整性的整合单元?

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12级博士研究生丁晓伟及其合作伙伴针对这一疑问提出假设,通过多次实验得出此类双人交互性生物运动作为一个整合单元存储于工作记忆中的基本结论,首次解决了交互性生物运动在工作记忆中的存储结构这一认知心理学领域的根本问题,并拓展了视觉心理学领域中格式塔组织原则的内涵,其成果论文发表在学界权威期刊Psychological Science上。

工作记忆,是认知心理学提出的有关人脑存贮信息的活动方式,其概念近似于短时记忆,以存储时间短、存储项目有限、便于调取等特点区别于长时记忆。目前心理学界在工作记忆领域的理论构架相对成熟,相关研究成果具有多角度、多层次的特点,但大致分为两个主要研究方向,即工作记忆的存储结构以及工作记忆的加工机制。

存储结构,涉及“如何存”的问题,探究记忆存储项目的表征。工作记忆的存储时长、项目数量、对记忆对象的细节记忆程度等都属于此类问题。而工作记忆的加工机制则是针对人类记忆行为的动态性进行挖掘,希望了解记忆在被反复提取、使用、再存储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在记忆加工过程中,工作记忆或短时记忆将逐步演化为更稳固、有组织的长时记忆。

本项目致力于在存储结构领域另辟蹊径,关注交互性生物运动在工作记忆中的存储。

据丁晓伟介绍,本项目的选题灵感来自于他的博士论文,面对交互性生物运动这一工作记忆研究学界关注甚少的领域,对未知事物的求知欲与对原创性选题的偏爱激发了他的科研热情,促使他在这一专业领域的基本研究思路上进行不断地挖掘和拓展。

整个研究项目历时两年,在这一过程中,丁晓伟和合作伙伴根据实验试点反馈反复修改,最终确定了实验方案。当被试进入实验室,面前的电脑屏幕上会出现数量不等的,正在进行跳舞、打架、争吵等交互性运动的人物图像,这些运动人像被简化为按轮廓形状分布的白色光点,类似于动态的“火柴小人”。运动人像从实验刺激材料数据库中随机选出,分为三种类型:以跳交谊舞和打架这两种常见的交互性生物运动为例,两对正在跳舞和打架的人可能以成对的形式出现在屏幕上,也可能被拆分成四个独立运动的个体出现,还有可能以一个跳舞的人和一个吵架的人的无交互性组合出现。

在规定时间内浏览完这些图像之后,被试者被安排接受测试。之后,屏幕上会随机呈现之前可能出现过的单个小人,被试者需要判断哪些小人是曾经出现过的,而回答的正确率将被作为实验数据进入后续分析阶段。实验假定,如果一对交互性运动的记忆正确率与一个个体运动的记忆正确率相同,则说明双人交互性生物运动是作为一个整合单元存储于工作记忆中的。

为达到最佳的实验效果,丁晓伟在正式实验前反复琢磨、调整各项实验细节的设置,包括电脑屏幕的亮度,运动图像的大小、位置、出现时长与时间间隔,光点的数量、颜色等。并采用自己设计、编写程序脚本的自制工具包,对运动人像光点提取程序Biomotion Toolbox进行二次开发,使之能够满足拆分重组双人交互生物运动图像和控制光点参数的实验需求。另外,为了防止被试对象借助言语对需要记忆的刺激材料进行编码,丁晓伟还在实验中加入了数字复述任务,在每个试次开始之前,首先在屏幕中央出现2个白色数字,要求被试在整个试次中大声重复这两个数字,以阻止他们对记忆图像进行言语编码。

不仅仅止步于在交互性生物运动以整合单元存储于工作记忆的理论成果,丁晓伟目前正致力于将双人交互生物运动在工作记忆存储方面的研究拓展到加工机制上,希望对交互性生物运动在人脑中的存储与加工获得更加全面而深入的了解。“这方面的研究把传统的视觉认知研究推广到社会领域,将有助于人们理解社会的结构性。例如,了解社交活动在人脑中的反应机制或许对孤独症儿童的诊断和治疗有所帮助。”丁晓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