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亲近基层与土地的研究

时间:2018-06-14浏览:366

■学生记者 龚丽娜

征地对不同地方的农户会造成不同的影响,这种空间分异性可以用区域发展差异解释。然而,有研究表明即便是同一个镇上的农户,征地对农户生活水平的影响也大有不同。这种差异无法用区域因素进行解释,那么它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带着这样的疑问,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7级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博士生卢圣华,从社会资本的视角入手,深入基层农村,寻找更加微观的解释因素。

20157-8月,他所在的课题组对桐庐县和余杭区的307个农户进行了面对面调研,收集了农户家庭基本信息、征地拆迁补偿安置状况等方面的一手实证数据。“研究最大的挑战在于寻找一种度量社会资本的科学方法,以及设计一份能够支撑理论假设的问卷。”为了保证研究结果科学有效,卢圣华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卢圣华和团队成员将社会资本划分为村域制度信任、村域民主、村民个体网络关系与村域合作四个维度,全面分析之后发现村域制度信任、民主程度与农户自身的社会网络均对提高拆迁后农户的生活水平有正向效应,而村域合作却不利于拆迁后农户生活水平的提升。

这个结论背后的深层原因是什么?卢圣华解释,村域制度信任促进农户积极参与到村级事务中去;民主意味着更广泛的公众参与,为农户提供了表达利益诉求的途径,从而有助于农户被征地拆迁后生活水平提升的可能性;而集体合作强化了村集体的权力。在村集体掌握征地补偿款提留与分配的情况下,过于强势的村集体并不利于农户生活的提升。“我们跳出了就业安置、经济补偿等宏观因素,从一个更微观的、内生于农村的因素——社会资本,来解释农户征地拆迁后出现的生活水平差异。这也是本项研究的最大亮点所在。”

该研究结论对于我国现阶段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卢圣华认为,我国目前正在推动“三块地”改革,其中征地制度改革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在保护失地农民的问题上,人们大多着眼于加大对失地农民的补偿力度、更加妥善地安置失地农民。这些经济因素固然重要,而本文则从一个新的视角提出政策建议,即在征地制度改革的过程中,除了关注就业安置、经济补偿等宏观因素外,还应考虑基层自治组织的情况,充分发挥村域社会资本的作用,一方面,在土地问题上号召更广泛的公众参与,增加村民之间的相互信任;另一方面,避免村集体权力过于集中,对改善征地拆迁农户的生活状况是有利的。”

“在研究 ‘社会资本如何影响征地拆迁农户生活水平’ 这个问题时,我们还发现了一些十分有趣的问题。比如,我们将样本按照桐庐县与余杭区划分为两个子样本重新回归,发现社会资本在两个地方造成的影响并不一致。其背后有什么样的原因,也成为了我们下一步的一个研究方向。”卢圣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