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人物”看看“大历史”

时间:2018-06-14浏览:1351

■学生记者 余慕茜

芥为蔬菜,子如粟粒,佛家以“芥子”比喻极为微小;须弥山原为印度神话中的山名,佛家以“须弥山”比喻极为巨大。有人问,“须弥至大至高,芥子至微至小,岂可芥子之内入得须弥山乎?”然而,正如“须弥藏芥子,介子纳须弥”般,“历史中的小人物可能没有名字,但正是他们承载了大部分的历史。”浙江大学人文学院2015级历史学专业博士生赵大旺就对历史中的小人物给予了更多的关注。

他一头钻进敦煌出土文献的整理和研究中。通过对法藏敦煌文献《平康乡官斋籍》所记载的500多名参与官斋劳动者进行统计分析,他发现其中有18人具有特殊身份,并根据这18名特殊身份者撰写了《归义军政权对徭役影庇的限制——以P.3231〈平康乡官斋籍〉为主》一文。“我是学历史的,最关注的就是历史中的人物和他们的故事。这里的‘人’不仅包括历代文史典籍中所记录的帝王将相,还应包括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百姓。”赵大旺说。

对历史“小人物”感兴趣的他发现,敦煌文书恰好满足了他的研究兴趣,让他深深着迷。赵大旺说,敦煌文书是产生于基层的材料,敦煌出土的社会经济史料反映的都是生活在基层社会的“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传世典籍中寥寥数语描述的刻板形象。

赵大旺在对法藏敦煌文献P.3231《平康乡官斋籍》进行研究时发现了一个问题:徭役影庇的限制政策是唐五代时期各个政权都非常强调的,但是这个政策在中原地区推行过程中遭遇了很大阻力,在敦煌地区却能得到有效施行。限制政策在敦煌与中原地区执行的差异让他产生了巨大兴趣。于是,他开始收集资料、开展研究。

完成这项研究并不容易,仅统计工作就花了赵大旺3个月的时间。他发现,《平康乡官斋籍》中有135人在其他写卷中出现过,其中有18人具有比较特殊的身份背景。而他正是根据这18名特殊身份者,完成了自己的研究。

赵大旺研究发现,虽然敦煌是唐五代时期中原政权的一个藩镇,在相关政策上与中原地区是一致的,但敦煌地区的归义军政权对于徭役影庇限制政策的执行要严格得多。一方面,敦煌地区人口密度远低于中原大部分地区,归义军政权可征发劳役的壮丁数量有限;另一方面,归义军政权面临的严峻外患迫使他们不得不执行严格的影庇限制政策;此外,归义军政权控制的地区不大、人口不多,最高统治者归义军节度使的控制力可以直接伸到基层,这种控制力也成为限制政策得到很好实施的一个必要条件。

这个研究有何意义?赵大旺说,这个研究反映了政策制定与政策实施之间的差异,它提示我们对历史上的一些制度进行研究时,既要关注制度本身,也要关注制度实施层面的落实情况,更要关注制度涉及的各个群体,因为历史研究本质上还是对“人”的研究。“脱离对‘人’的关注,研究可能会变得干巴巴的,空洞而枯燥。”赵大旺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