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把伞都有迹可循

时间:2018-06-21浏览:274

■李佳荫

每到下雨天,无论是在自习室学习、教室上课,还是在食堂吃饭,丢伞的现象随处可见。“曾经在教室或者食堂门口,会看到有一些被遗忘、再也没人拿的伞,想来应该是有人拿错后又放了回去,但是原主人却没有回头再寻,于是就被遗弃了。这应该是一种挺大的资源浪费吧。”来自蓝田学园的孙策同学说。

这样的感慨和不忍,便成为了“雨伞归属标记”SQTP项目组成立的目的和初衷。为了减少紫金港校区雨伞误拿等一系列丢伞的现象,在去年的11月,孙策与同学们共同成立了SQTP项目小组,开始探寻浙大学子雨伞归属的历程。

要解决丢伞的问题,路径或许会有很多:比如向后勤部门求助、要求更规范地管理,或者是在教学楼、食堂等区域增加雨伞存放的硬件措施等等。但是考虑到成本、占地和实操性,孙策认为向其他层面寻求解决方案并不十分可行。“既然这样,那就从大家的雨伞本身入手吧。给每一把雨伞加上标签,这样就容易辨认,丢失后也有迹可循了。”

有了这个思路,孙策和同学们的项目经过问卷调研、标签制作、现场发放、追踪调查等环节,渐渐地有了雏形、走上正轨。不过,这一切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比如宣传面不广、追踪管理难度随参与人数的增加而上升、标签供应不够及时等等。好在小组及时调整方案,在去年举办的第一期线下标签发放活动效果不够理想的情况下,适当地采取了鼓励机制,并发动身边朋友加入与宣传,又在今年成功地开展了第二期活动。

虽然丢伞现象依旧频发,但每多一个同学的关注和加入,改善丢伞现象的力量就会更大一些。项目结题后,当孙策看到有同学反馈“这个标签很好看呀!”“人群中一眼就能认出我的伞”时,心里还是充满了小小的喜悦感和成就感。“在进行追踪调查时,有一天发现一个同学的伞丢了,但因为用了我们制作的归属标记,上面写着联系方式和寝室号,后来误拿的同学把伞送还了回来。虽然我们知道这样的事会很少,但得知他找回伞后还是很感动。”孙策说。

无论再小的物品,人们在丢失它时难免会感到失落,雨伞也是如此。因此,但愿有更多的人像孙策和他的“雨伞归属标记”SQTP项目组一样,为丢失的雨伞注入更多的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