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社会实践,国际校区的同学们去了哪儿?

时间:2018-10-11浏览:571

■本报记者 马宇丹 通讯员 吴行

暑期社会实践去哪里?

到祖国的西部去,或是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层去。

今年暑假,浙江大学国际校区的同学们用行动践行了体现家国情怀和世界胸怀的追求与担当。他们或者深入祖国西部欠发达地区,为精准扶贫贡献自己的力量,或者去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增进文化传播与精神扶贫,助力“美美与共,民心相通”。

让我们跟随6位同学的足迹,看看他们做了什么,听听大家的心得体会……


到西部去·湄潭

刘钟彦,2017ZJUI机械专业学生,在暑假期间,率队奔赴浙大的第二故乡——贵州湄潭。

他们履行着首批国际校区学子许下的年年来湄的承诺,循着浙大文军长征的足迹开展红色寻根,在实地场景中感受浙大西迁办学之艰难与辉煌。他们还深入新南镇流水村,给深山沟羊叉坳村流水二小的孩子们带来一场“小小外教课”。

离开以后,我们会与这里的同学们相距1600公里,我们那里的太阳会比这里早落下两个小时。但是我相信,我们心与心之间只是触手可及的距离。那些简单而温暖的问候,会比他们的夜晚更早地到来。”2017ZJE生物医学专业朱海宇新说。

Jaafar是控制学院2017级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留学生,在听刘钟彦细致介绍了浙大西迁的故事后,这个尼日利亚的小伙子感叹道:“那个年代的浙大师生太不容易了!”


到西部去·景东

俞佳波,2017ZJE生物医学专业的学生。

在这个暑期,他带领着一支由中国、韩国、瑞士和意大利十余名学生组成的团队来到云南景东。

实践团深入走访锦屏镇新民村、安定乡青云村、太忠镇哀牢山等地,并在锦屏新民完小,为111名学生带来了精心准备的12节课程。哀牢山之行后,一个问题涌进成员们脑海——如何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促进生态扶贫,同时不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避免竭泽而渔?带着这个问题,他们主动学习“两山理论”,并开展了热烈的讨论。在少数民族村寨,中外学生又一起了解了中国多民族和谐共生的状态。

国际校区中国学硕士留学生David是实践团一员,他感慨道:“这种实践方式才是真正地了解社会、了解中国,比国外学生从Twit-terFacebook上看社会要深刻得多,也真实得多!”


到西部去·黎平

王煜棋,2017ZJUI土木专业的学生。

随着一批世界顶级互联网公司将大数据中心安置在贵州,贵州的新经济发展迅猛。今年76日,王煜棋和队友们抵达贵州黎平,开启了他们的大数据之旅。“大数据之于贵州,就像蚯蚓之于土壤,翅膀之于鸟儿。大数据,让精准扶贫走上‘云端’,让乡村振兴落到实处。如何打好这场脱贫‘攻坚战’,大数据扮演了十分关键的角色。”参观后,2017级实践团成员在云南景东ZJUI电子与计算机工程专业金宇成说。

此外,他们响应国家“精准扶贫”的号召,将当地特色的侗族“三三棋”作为特色文创项目带回杭州进行后期开发;在口江乡山坳里的朝平小学,他们第一次将“云课堂”带入课堂;他们还积极筹资,为当地留宿孩子装上自来水管和电热水器……


一带一路·斯里兰卡

吴西航,2016ZJUI学院电气专业学生。今年暑假,经过十余小时的长途飞行和四个小时的山路跋涉,他和其他9名团队成员抵达位于斯里兰卡中部的丹布勒地区。

丹布勒英文教育资源缺乏,多数孩子没有机会上英文培训班。在当地NGO组织的帮助下,团队成员们参与开设英文夏令营,免费提供暑期培训。“也许在我们这个年龄,真真正正能做好的不过是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分享出去,用自己微弱的光去点亮他们世界的一个角落。”2017ZJUI电子与计算机工程专业黄家源说。

20149月,以打造南亚地区全新金融枢纽为目标的科伦坡港口城项目正式开工,该项目也是我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标杆。此行,团队成员专程赴施工地实地参观,并通过座谈会深入了解建设情况。


一带一路·柬埔寨

顾林凡,2016ZJE生物医学专业学生。这个暑假,她来到了“一带一路”沿线国柬埔寨。

在柬埔寨浙大留学生的帮助下,10名成员来到金边、暹粒、茶胶省等地开展支教和调研工作,在丝绸之路上留下了浙大人的足迹。

在乡村小学,顾林凡和团队成员一起将中国传统的太极、篆刻和饺子等文化元素介绍给孩子们;在当地企业和高等大学,他们参与调研,并向同龄人传播“一带一路”倡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构建两国友谊的桥梁。

2015年从浙江大学中国学专业硕士毕业的Seangai如今是RoyalAcademyforJudicialProfessions外事处负责人,作为本次实践活动联系人,他对活跃在一带一路沿线上的中国年轻人赞叹不已:“希望这样的活动以后可以长期进行,促进青年一代之间的交流。”


一带一路·印度尼西亚

范稳俨,2017ZJUI电子与计算机专业学生。这个暑假,他和队友们不远千里,奔赴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东南山区的小镇乌布。

近年来,随着乌布旅游业的发展,当地对教育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生态环境压力同步增大。同时,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在华企业也陆续来岛投资建设。

10天里,15名成员通过调研和支教活动,践行着浙大人的使命和担当。在SMKNegeri艺术学校,范稳俨和伙伴们进行一周计算机支教,在教授实用技能的同时,开阔了当地学生的眼界;在巴厘岛海龟保育中心、RumahKompos垃圾分类处理回收站,他们与当地奋战在环保一线的工作人员进行学习交流;在中国华电巴厘岛电站,他们深入了解了“一带一路”企业合作模式,以及两地人民和谐相处与互助发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