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的“浩然”之气

时间:2018-10-18浏览:317

■丰雨定

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腾飞,祖国面貌日新月异。我们与共和国同风雨,共命运的人,深深体会到改革开放40年来的伟大成就。我是后勤战线的小兵,就从浙大玉泉校区教职工的燃气供应来谈谈我的体会吧。

十年“文革”之后,当时,由于国家经济落后,财政收入低,投入教育经费少,十几年也未加工资,知识分子居住环境、物质生活条件和教学、科研条件都很差。但是,浙江大学十分重视知识分子工作,大家在校党委和刘丹校长领导下,怀着家国情怀和赤子之心,团结协力,艰苦奋斗。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后勤工作是学校教学科研支撑,学校十分重视。为改善教授生活条件,学校决定采购液化气。

现在的人难以想象当时用个液化气有多么难。当时由校党委常委组织部长周培元带领吴加楠、化工系李教授和我四人直奔镇海炼化厂找负责人,在厂里任务紧张情况下,争取到他们优先帮助浙大解决液化气。我们另外又千方百计找气源,得悉土木系一学生的父亲在天津大港油田工作,副教授夏明丽和我直奔天津大港,落实气源之后,由我带领三种型号五辆汽车到大港,在严寒地冻的日子里将液化气装运学校。在保证教授供气条件下,扩大到教职工用上液化气。浙江大学玉泉校区教职工在杭高校中首先用上了液化气,也是改革开放的直接受益者。

聊起这些,化学系副教授王逸兴笑着说:“我们也来忆苦思甜”,过去是“炼过钢、下过乡,工资低,生活贫”,现在是“名誉正,肩重任,度晚年,笑颜开”。材料系副教授王守正说:“我现在早晨起来,窗前听到鸟语声,这是之前很多年没有听到过的”。抗美援朝老战士,88岁老干部张学仁说:“好好活,国家每年给你几万多”。

我们这些老翁都是见证“站起来”、“富起来”,现在又看到祖国“强起来”的人。我们要“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奉献”,跟上新时代,跨“米寿”争“白寿”,目标到“茶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