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校友DIY传统明制婚礼

时间:2018-11-01浏览:543

■学生记者 徐铭婕 本报记者 麦芽

大红花轿、浩浩荡荡的迎亲仪仗队、拜天地、掀盖头……办一场中式传统婚礼是很多新人的心愿,不少婚庆公司也推出全套服务,但是全程亲自操刀的可谓少之又少。而一对爱好中国传统文化的浙大校友就别出心裁,DIY了一场唯美大气的传统明制婚礼。

今年4月,在他们成亲当天,新郎新娘身着明代礼服,迎亲队伍由轿马队开路,宾客伴手礼是小香囊与古画书签,不仅有《兰亭集序》限时背诵,还有行奠雁礼、同牢合卺礼与结发礼等环节。

新娘子是浙江大学农学院茶学专业2010级本科生蒋郑瓅,在去年又考回母校读MBA,新郎官是浙江大学软件学院嵌入式专业2010级研究生张剑。

“我从小就喜欢传统文化,十里红妆女儿梦,这是儿时的梦想。对于办一场传统汉式婚礼的想法,我们一拍即合。”蒋郑瓅说,“既然做了,就要把每一个细节都做好。”两人一开始也想做甩手掌柜,交给婚庆公司,后来发现市面上没有一家可以完整表达我们的想法,于是决定自己亲力亲为,并且全程查阅了大量古籍,专程去到横店秦王宫、小故宫寻找灵感。

“每个朝代的婚礼都各具特色,周制婚礼的端庄肃穆,唐制婚礼的花团锦簇,宋明婚礼的集历代大成。选择哪个朝代的风格,这个问题我们思考了很久。阅读了大量书籍、收集了许多传统汉婚案例、尝试了多套造型后,我们最后决定筹备一场端庄大气的明制婚礼。”

确定了婚礼风格,下一步就要设计婚礼当天的环节和节目。他们查阅《大明会典》与《朱子家礼》等典籍后发现,目前“中式婚礼”市场上流行的“跨火盆”和“跨马鞍”等号称“传统”的噱头,其实在历史上无迹可寻。怀着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张剑与蒋郑瓅一起研究梳理了典籍中的婚礼流程,除去部分过于繁杂的环节,保留最有特色的一些环节,并结合婚礼场地的现代化布局作出轻微调整,让婚礼正统又不失趣味。

“既然要做,就要做到尽善尽美,任何细节都不能放过。”他们特别邀请了87版《红楼梦》化妆造型设计杨树云老先生的弟子——镜子担任主造型师;为宾客准备的伴手礼,是精致的小香囊与古画书签;娶亲每个环节出场人员的服装都经过精心挑选;为了保证拜堂行礼标准到位,他们反复训练动作,一拜天地、二拜祖先、夫妻对拜,每一拜都力求规范;为了加深宾客们对各个环节的理解,他们特意请赞礼司念完古词后,增加一段通俗解说,介绍每个礼节的典故与寓意。

“我们的婚礼不仅正统大气,而且性价比很高,绝对不要铺张浪费!”甜品台的布置,选择了实惠有趣的瓜子花生绿豆糕,不仅划算而且符合意境;抽奖环节的奖品不是昂贵的电子产品,而是《国家宝藏》的各类衍生周边,如千里江山图(仿)与葡萄纹花鸟香球(仿)等;婚礼需要使用的各种道具,都是他们从淘宝上“淘”来的,还有不少是自己手工DIY的,比如家里装饰用的宫灯等等。

想要迎娶新娘子,新郎官们常常需要从“堵门”中突围。他们的这场婚礼,堵门环节不吵不闹,极具传统文化韵味。第一关:背诵王羲之书法版《兰亭集序》,限时2分钟;第二关:飞花令诗词接龙;第三关:“识茶样,猜茶名”;第四关:成语版“你画我猜”。

“因为想体验更多的古代礼仪,我们对某些环节进行了现代化处理,稍加改动了某些礼节的形式和场合。”婚礼当天最引人注目的环节要数奠雁礼、同牢合卺礼与结发礼了,这些带有美好寓意的礼节不仅体现了新人对婚姻生活的美好期待,也让到场宾客大饱眼福。

值得一提的是,婚礼的伴娘、礼仪人员与舞者们,均来自浙江大学溯泱汉服社。婚礼开场,汉舞团的学妹们身着一袭红衣演绎的群舞《礼仪之邦》,引得全场惊叹连连。

其实蒋郑瓅就是溯泱汉服社创始人之一,本科时候的她与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学携手创立社团,以“追本溯源,振泱之风;始于衣冠,达于博远”为宗旨,以汉民族传统服饰文化作为载体与切入点,旨在弘扬和发展华夏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礼乐文明。

工作后的蒋郑瓅因为工作繁忙,一度以为自己离传统文化越来越远,但是这次婚礼之后,她发现自己对传统文化愈加着迷,并且有更多的机会和资本去付诸实践。“传统文化对人的浸染是潜移默化的,只要心里有这个东西在,就永远不会远离。”蒋郑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