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路上的苦行僧

时间:2019-04-08浏览:763

■学生记者 安壮

前不久,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2016级司法文明专业博士生陈锦波在朋友圈转发了法学院老师的一篇文章《致佛性的之江,佛性的你我》。他这样评论到:之江这种极致的环境,优缺点都非常明显。所以喜欢的人总是很喜欢,不喜欢的人恨不得逃离。于我而言,之江提供的是一片净土,带来的是心境的平和。

他说,之江校区给他提供了一种很好的做学术的环境。很多时候人需要一个比较安静的环境,才能潜下心来,去把一件喜欢的事情做好。对于自己来说,这件事就是学术研究。

 

追求心之所向,重回学术道路

陈锦波的科研成果显著,但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本科毕业后,他前往深圳一家国企做司法顾问。一年的工作中,他感到这样的生活并不是自己想要的,时常有被束缚的感觉,于是辞职回来继续读研、读博。在谈及为何这样选择时,他说自己更喜欢时间自由的工作,比如说在大学任教或者在律所工作,自己更加享受这种状态。

硕士期间,他主攻的是宪法与行政法方向。进入公法领域后发表的第一篇文章《我国行政裁决制度之批判》,就被《行政法学研究》录用。《行政法学研究》是法学界认定的23本核心期刊之一,极少发表硕士生独立署名的文章。

在写文章时,最大的难题是找到真正的问题,而陈锦波很幸运地发现了行政裁决制度的一些不合理性。另一个问题集中在论证方面,因为处于硕士阶段,论证的思路并不是非常严密。为此,他阅读了大量文献,与老师反复交流,不断修改,历经一年半的时间,最终完成了文章的发表。与其它学科相比,法学的核心期刊只有23本,发文难度更是大大增加。这篇文章的发表,使他倍受鼓舞,更加坚定了要读完博士的决心。

“学术道路虽然漫漫无期,很多时候一眼看不到头,走下去不知道是否会有结果,但是如果说在这个过程中取得了一些小成绩,就会更加坚定。”今年,陈锦波的文章《论行政责任合同上的第三方效应》被《中国社会科学》转载。在每一个阶段所获得的东西,都会让他备受鼓舞。虽说会遇到很多困难,但要有扛过所有困难的信念、勇气和能力。

 

投身实践,普法用法

大二期间,陈锦波作为发起人之一,建立了学生组织“司法援助中心”。组织设立之初,遇到了困难:组织没有章程,没有一套行为规范。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和多所高校进行交流,向老师寻求帮助,最终确立了组织章程。他们在学校里有定期的咨询点,还在周围的社区举办过多次普法活动,帮助了许多学生和社会上的弱者。

令陈锦波印象最深刻的一个案例发生在09年的冬天,附近工地的农民工被拖欠薪资,无法讨回。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文化程度较低,没有签署劳务合同,只和施工方有口头上的协议,讨薪之路困难重重。

陈锦波和他的组织帮助他们寻找间接证据,比如人证,书面材料,签到记录等,最终形成了一条完整的证据链。经过很长时间的努力,终于帮农民工讨回了部分款项。

他还曾作为最高人民法院在全国招收的第一批法官助理,在最高人民法院实习半年,全程参与“虚假诉讼第一案”。所谓虚假诉讼,是指原、被告双方恶意串通,欺骗法院和法官,从而获取非法利益。这种行为,加重了法院和法官的压力,更给司法资源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在此案中,三家关联公司通过资金的周转制造了一种虚假的交易状态。案件之复杂,卷宗数量、相关材料之多,疑点难点重重,超乎想象。作为法官助理的陈锦波,和同事一起,花费数倍时间,研究所有的相关材料,赶到全国各地。最终梳理清楚了案件的全过程,辅助主审法官做出“精品判决”,并入选了指导性案例。“‘精品判决’的意义十分重大。”陈锦波说,第一,它的质量很高,因为它是经过充分的调查论证才做出来的;第二,它对地方法院的判决有一种指导作用;第三,对于虚假诉讼有一定的威慑效力。在这起案件中,陈锦波花费了极大的心血,最终高质量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

 

以学术为业,为天职而活

“诸位在校,有两个问题应该自己问问:第一,到浙大来做什么?第二,将来毕业后做什么样的人?”竺可桢老校长的这两个问题,深深地影响了数代浙大人。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所作出的回答也会不同。面对这两个问题,陈锦波这样回答:以学术为业,为天职而活!

作为一个个体,怎么样才能对国家有所贡献,这是他一直思考的问题。他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把本职工作做好。每个人都有着自己具体的岗位,如果说每个人都能把属于自己的那部分做好,那么国家就能运转得很好。在这个前提下,再进一步去做其他的事情。他说,作为一个理论研究者,最重要的是要把学术做好。

“浙大培养出的法律人,不应当只是一个工匠。法律首先是一门技术,把它做得很精致,而自己成为一名工匠这没有错。但浙大培养出的法律人,应当有一种社会担当,即‘转移国运’。并且要对法律有一种敬畏之心,对社会要有一种公道之心。浙大法律人的天职,就是要维护公共利益,只有这样才会对国家、对社会有所贡献,不能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陈锦波给许多像他一样在法律道路上奋斗的学弟学妹们这样的建议:

“细水长流”,不要太过在意一时的得失。刚进大学时,许多同学可能会比较迷茫,会面临很多选择或者诱惑。不要太着急,要慢慢地,一步一步地去争取,不要被眼前的东西所诱惑。要持续性地去做,慢慢地去探索,很多东西会自然而然地到来。“甘于在后”,但不是甘于落后。有的同学太急功近利,就像第一点所说,要把东西积累起来。只有在积累起来之后奋力一击,所绽放出来的东西,才是最绚烂的。

“慢慢来比较快”。许多同学不管是毕业后就去工作还是继续在学术道路上前行,都想很快就取得一些成果。但首先应该停下来想一想,自己要的到底是什么,自己最适合做什么样的事情。想好这些之后,再继续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