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高薪毅然回国,沉醉科研20年,这位浙大教授“想让上课像听金庸小说一样有趣”!

时间:2019-05-17浏览:530

■学生记者 俞静

拒绝高薪诱惑,毅然选择留在祖国发展;二十载如一日地钻研癫痫与组胺领域,获得许多重要发现;甘当“愚公”,致力于移除癫痫、脑卒中等“病山”;循循善诱,亦师亦友,他就是浙大药学院教授、博导陈忠。

 

求是、求实、求真:“没那么简单”

1999年,陈忠从日本留学归国,带回了11箱行李,在这其中有7箱是书籍资料,而这些资料有的直到现在还时常被他翻阅。

当然,陈忠带回国的不仅仅是他在日本多年所学和丰富的研究成果,还有一份破釜沉舟报效祖国的决心。

求学过程中,陈忠渐渐学会了秉持求是精神、静下心来做学问。他也学会了谦逊待人对事,在团队合作中逐渐变得得心应手。

在日本求学期间,他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了5SCI论文,还有多篇与团队成员合作完成的SCI论文。这个成绩在当时的中国留学生中是非常出色的。毕业后,陈忠选择回国来到浙江大学执教。而这些留学期间宝贵的经历也为陈忠在国内开创科研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2年,陈忠以访问学者的身份来到鲁迅先生曾留学过的日本东北大学。日本东北大学曾提出以副教授职位聘用他,并开出高出当时国内工资近二十倍的薪酬来挽留他,但被他拒绝了。

“在日本,我始终是一个异乡人。在海外求学,觉得自己学了这么久都是别人的,做出来的成果也是属于国外的,像为别人打工一样。到了国外,才感觉到真的想念自己的国家。”陈忠教授还是毅然决定继续留在浙江大学工作。

“我现在想想,还是觉得我当年的选择没错。”回到浙大没几年,陈忠就获得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这也是浙大医学院拿到的第一个“国家杰青”。他也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实验室,开始脚踏实地地一步步推进自己团队的研究。

 

探索与创新无涯:“最满意的科研还在路上”

发表180多篇SCI论文,主持10余个国家课题,这是陈忠回国以来研究团队的丰硕成果。在组胺和癫痫领域,陈忠团队已可谓是学术界的中坚力量,团队研究陈果不断推陈出新,在多个领域处于亚洲的领先地位。

陈忠对癫痫和组胺领域的兴趣并非一时兴起,而经年累月的持续探索也推动了诸多研究成果的诞生。

大学本科阶段,陈忠上药理课时,发现书上写着苯妥英钠是癫痫大发作的首选药,对癫痫小发作的患者不仅没有效果,反而容易引起难治性癫痫,但是老师也解释不清楚这背后的原因。

到日本留学以后,陈忠的疑问也没有得到日本教授的解答。于是,在博士期间,他就自己开始研究这一课题。但是后来由于诸多条件限制,他对癫痫的研究一度搁置。

后来他在日本东北大学做客座教授时,再三考虑依然觉得癫痫领域非常值得研究。“我认为做研究一定要带着兴趣,带着问题。虽然当时实验室条件很差,也缺少经费,但我对这个领域的科学问题越来越感兴趣。”

在癫痫领域,陈忠团队发现,低频率电刺激特定脑区会产生“时间窗”依赖的抗癫痫效应,并发现了新的干预靶点。另外,陈忠团队还提出了癫痫发生的原因可能与大脑的神经异常环路形成有关,并引出许多创新性的发现。

“做研究就要像剥洋葱一样,一层层地剥开,又要像拆线团的死结一样,一个个地打开。”陈忠团队在求是精神的鼓舞下,为癫痫领域的研究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近期,陈忠在国际细胞生物学知名期刊Journal of Cell Biology上发表了一篇揭示脑卒中神经元线粒体自噬新规律的文章,为精准干预治疗脑卒中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潜在药物靶点。

在癫痫和组胺相关领域,陈忠发表了多篇重要研究文章,如2017发表在NeuronEBio-Medicine上的几篇文章,补充了癫痫发病机制的兴奋抑制平衡学说;又如最近陈忠教授团队发现大脑中存在一个重要的神经核团,如果特异性能够抑制这个核团内谷氨酸能神经,就可以逆转难治性癫痫。这些研究成果意义不凡,因为这意味着他们发现了临床干预难治性癫痫的潜在新方法。

在已获得许多令人惊叹的科研成果的情况下,陈忠依然谦虚地说道:“科研始终没有最满意的,而且我相信我这一生也无法满意,最满意的还在路上。”

 

无声关怀:“让上课像听金庸小说一样有趣”

陈忠教授在不断推进科研项目的同时,也花了相当多的时间在教育教学上,教授《神经药理学进展》《医学科研导论》《药理学》等课程。从教二十载,陈忠教授始终坚持自己“求是、求实、求真”的教育理念,把自己多年学习研究的经验总结出来传递给学生们,备受爱戴。

陈忠教授从不照本宣科让学生死记硬背,“如果上课内容和教材一模一样,那对学生来说上不上课都无所谓了。我上课注重逻辑性,也注重生动有趣,让学生像听金庸小说一样,我希望他们可以学得比较开心。”每当陈忠教授的课程结束时,教室里总会爆发经久不息的掌声。

陈忠教授说道:“前几天外出做讲座时,我遇到了十多年前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毕业的硕士生,他以前上过我的课。他和我说,我当时讲课的内容他至今都还记得,作为一个老师,学生过了这么多年还能记得我的课,我由衷感到高兴。”

回忆自己带过的学生,陈忠教授对一个叫汪仪的直博生印象深刻。“老师说‘你的成果可以写文章了’的时候,多数学生会很高兴地马上就去写。但这个学生不一样,他当时刚来一年半,他回答我‘能不能再给我三个月的时间,让我补一些实验’。我觉得他很有自己的想法,我就支持他,帮他完善思路,最后他也发了一篇不错的文章。”

这名学生后来也成为了长三角神经科学青年科学家奖等众多奖项的获得者,在博士后还没出站的时候,就已经被浙大基础医学院聘为特聘研究员了。“他经常会提出很多想法和我讨论,我们相互沟通,相互促进,一起让这个领域发展前进。我相信他以后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一谈起自己的学生,陈忠教授充满了骄傲和期待。

在陈忠教授的身上体现出来的师生关系,更像是一种互帮互助的知己关系。

陈忠教授谈到,曾经有一名学生在做实验时得到了和预期完全相反的结果,被大家看作是失败的实验。但陈忠教授没有直接给他打贴上“失败的实验”的标签,而是多方确认,寻找真正的原因。经过后续检查,他发现原来是设备出现了问题,电流的输出波形和之前不一样,从而导致了抑制癫痫和激发癫痫两种不同的实验结果。据此,陈忠教授又通过反复研究、验证,提出了早期低频率电刺激干预癫痫形成机制的重要性,并进一步证明了其作用特征具有电刺激波形依赖和时间窗效应等特性。

日常生活中,陈忠教授还会与学生一起运动。他有空时会和课题组学生一起跑步或去野外运动。而许多原本悬而未决的想法都在这一次次的沟通交流后开花结果。

 

陈忠教授的锦囊妙计

对于广大同学,尤其是想往研究方向发展的学生,陈忠教授也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要始终保持“三心”:好奇心、平常心和上进心。只有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保持一颗好奇心,才能有所获得。同时,要做好失败的准备,不是每件事都必须要成功。要耐得住寂寞,用一颗平常心对待。也要有上进心,不轻易自满。

二、要学会“十多”:多学、多问、多思、多想、多写、多讨论、多质疑、多动手、多总结、多回顾。

三、不论是做学问,还是为人,都要坚持求是、求真、求实。

四、做科研一定要有自己的目标,要有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并且根据新的情况变化调整,但不可轻易改变。

五、要有健康的身体。

六、做研究往往不能只靠一个人,要有团队精神,要学会走出去和别人交流。

七、要有家国情怀,不是为了得到文凭而去做研究,要做对社会有意义的研究工作。

八、学会感恩。感恩社会,感恩父母和家人,感恩他人,也要感恩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