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美独山子 求是青年行

时间:2019-09-16浏览:626

浙江大学研究生积极响应“扎根祖国西部基层大地,践行浙大学子家国担当”的号召,一路辗转,跨越四千公里来到克拉玛依独山子,开展了时长一月有余的岗位实践和调研活动。

■学生记者 吴赞儿

用脚步丈量土地 勤调研助力转型

有的在社区基层体验民生工作,有的在科创企业了解产业行情,有的在戈壁峡谷进行地质勘查,有的在演出现场奔波场务后勤……在这短短的一个月中,实践团10名同学各自在不同的岗位上踏实工

作、认真调研。

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李文霞在独山子区委宣传部挂职,她每周都会整理修改国旗下宣讲稿,还协助培训参加自治区演讲比赛的参赛者,并参与组织了八百人参加的专题讲座报告。在工作之余,她主动走访两个街道、调研三个特色社区,了解基层民族团结工作实际开展情况,为调研报告的撰写收集信息资料。而在科技局实习的教育学院研究生杨雪,除了完成文献资料整理的日常工作外,还积极主动地参与外出调研,累计走访科技公司17家。能源工程学院研究生徐栋被派到永兴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工作,先后在生产办(调度、安全、车辆管理)、综合办、财务办轮岗的他,对所有11条公交线路开展了实地跟车巡查。并以永兴公交公司为切入口,对独山子区公共交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仔细的考察和研究。

除了踏实工作彰显求是担当,实践团成员们亦开展调研汇聚创新力量。

海洋学院研究生汪东飞的研究课题是《新形势下城市网格化管理——成效、问题、对策》,通过文献阅读和实地走访,他钻研了城市网格化管理方面的文献,并结合街道实际情况展开思考。他认为网格化管理存在三点挑战,并就此提出了三点建议:大数据精准定位需求,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加强统筹写作,落实健全网格;合理安排组织架构,构建联治平台。

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吴赞儿实地考察了独山子区域内现有旅游景点和旅游项目,并在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用SWOT分析框架,考量了独山子发展全域旅游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提出了进一步开发独山子全域旅游的几项举措。我认为,首先首先需要强化政府宏观主导作用,其次是发挥独山子人民主体作用,再次是延伸全域旅游产业链,最后是打造工业城市特色旅游集群。

除了开展调研,作为临时党支部书记吴赞儿积极投身宣讲,带来一场题为《一船红中国,万众跟党走》的分享,用具体生动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故事,讲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经过多次排练和反复修改,我在提高演讲水平的同时也升华了对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理解认识。很开心能够将自己的心得体会传达给前来听课的返乡大学生和社区党员,真正与西部计划志愿者们打成一片。”

不仅通过两场党课传递青春力量,实践团成员们还带来三场“干货满满的”学习分享会:在金山路街道号召返乡大学生知行合一,积极投身社会建设;在独山子第二中学介绍学习经验,激励在场的同学努力学习,考入理想的高等学府;在独山子人社局结合专业特长解读社会安全网的形成和发展。

 

忆往昔峥嵘岁月 品今日民生幸福

独山子,一座因石油而生,因石油而兴的现代化工业之城,曾与陕西延长、甘肃玉门并成为中国石油工业的三大发源地。在这里,石油工人吃三睡五干十六,书写了六十年代加工原油、七十年代建催化、九十年代投产14万吨乙烯的不朽传奇。

精致的蜡像刻画出中苏石油专家在会议现场商讨的模样,一件件老旧物品展现了石油工人们吃穿住用行的艰苦条件。而最让同学们感动的是一个巨大的场景模型:荒茫戈壁上,分成小队的几百个人怀着共同的目标互相帮助,一同推进大生产大建设……在独山子博物馆(原石油工人俱乐部),实践团同学们深入了解这座城市的诞生和发展历程。“它虽是一座小城,却担负着石油化工的大事业。独山子在年复一年的建设发展中,创造出许多奇迹。”实践团成员感叹,“在这里,‘没有啃不动的硬骨头,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除了广为人知的‘吃三睡五干十六’精神,更有‘干就干最好,争就争第一,创就创一流’的高昂斗志。”来自东部地区的实践团同学们第一次近距离深刻地感受到石油工业建设的生产热情和奋斗精神,感慨万千。

走出博物馆,同学们又来到了泥火山上。在这里,可以远眺到石化厂的全貌。眼前的一片巨大的化工厂,是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工程。它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炼化一体化工程和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

之一,也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百项经典精品工程之一。时隔多年,同学们终于从课本上讲述西部大开发的图片中来到了现场,切身感受了石化工业的壮丽景象。

讲事业,谈建设,最终还是要关切到人民的幸福生活上。在独山子区市民广场,实践团成员观看了主题文艺晚会。这场分为“大美独山子”“和谐幸福城”“惬意新生活”三个篇章的晚会,有精彩炫酷的舞蹈、惊险刺激的杂技、清澈空灵的歌声和铿锵有力的朗诵,为台下市民观众们提供了一场家门口的视觉盛宴。人头攒动的演出现场让同学们感受了到独山子居民们实实在在的幸福感,体会到了这一座小城深厚的凝聚力。

知行合一化于心 一枝一叶总关情

独山子,这个美丽而神奇的地方,这个温馨而动人的小城,实践团成员在这里留下了自己的足迹,也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无论是和实践单位的领导同事,还是对社区街道的居民朋友,甚至是萍水相逢的的士司机,队员们都有说不尽道不完的故事和情谊。最初到新疆实践不是为了简单的运用知识和收获经验,更是出于一份热爱和神往。现实也是这样。在距离杭州四千公里外的克拉玛依独山子区,我们不仅做到了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更与边疆人民建立起深厚的友谊,留下了难忘的故事。实践团成员们回忆。在独山子区金山路街道办实习的一个月里,感触很深的是参加片区长会议,一个多小时的会议里,街道社区和各个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各抒己见,为民生问题出谋划策。很多在我们听起来可能并不起眼的小事,对于相关居民来说,却是影响生活质量的大事,这些小事被社区街道工作者汇集起来解决,背后凝聚了所有基层工作者的汗水,一点一滴汇聚,才构成了我们的美好家园。”在金山路街道办事处实习的汪东飞时常参加街道社区的走访、会议和演练,在一次又一次与居民同志交流后,他如此感慨。“为期一个月的社会实践中,我结识了一群可爱的伙伴,体验了新疆的风土人情,了解了政府部门每日的工作。也同样是在这次社会实践中,我明白了,很多看似难以完成的任务其实并没有想象的困难,而很多简单的理论也无法轻易地付诸于实践,不过这一切都取决于你的态度、决心、方法和一份敢于尝试的勇气。”在工信局调研独山子产业结构发展基础情况的能源工程学院研究生胡世豪为此多次走访了独山子重点企业、听取城市产业发展转型报告,并在现有产业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最初的独山子对我来说只是横竖五公里大小,街道上缺少垃圾桶,夕阳很动人的小镇,最后,我知晓了这里的夜晚被烧烤和美酒占据,有时候还飘荡着歌声。每条街上都有我和当地朋友们的回忆。一个月过去了,依旧是26平方公里,在街上可以找见垃圾桶了,夕阳是重复的但也看不腻。好像什么都没变,但是什么又都不一样了。在科技局实习、给孩子们上课的杨雪提及离别便留下了热泪。我的工作地点在淮南路52号人社局,人文学院研究生周君这样介绍自己的工作,每天早上9点一刻,我跟着同事们来到311办公室门口,看到我的同事们,熟悉却又温暖的脸,我们一起干活,一起走访企业,一起思考,一起吃饭,每天的生活平凡而又深刻,让我感觉就像在家乡感受到最亲的人的照顾。尽管远在四千公里外的北疆,但在她看来,一切都很深刻,一切都很难忘”,这次实践活动“让我的心灵和头脑都受到了洗礼”。

实践一月太过短暂,从独山子队员们已然感受到,新疆之美在其瑰丽的美景,更在其热情的人民。“今天,我们作为第一批来到克拉玛依独山子实践的浙大学子,在这里留下了自己的印记。未来,我们愿意以建设者的模样再一次出现在大美新疆,出现在这片热土之上!”实践团成员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