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分校办学七年的历程

时间:2019-11-13浏览:660

19391月,全面抗战进入第三个年头,浙江大学别离杭州也已一年有余。竺校长等当时在宜山除忙于筹划学校续迁黔省外,也分外惦念着浙皖赣苏诸省数千高中毕业青年远游未便,升学无从的困境。在117日举行的学校行政谈话会上,作出了春季在浙招生一次的决定,并于次日电呈国民政府教育部。10天后,教育部复电,表示同意,并称,浙省一部分学生必要时,可就近在浙南办一先修班。学校旋于214日派郑晓沧教务长和图书馆陈训慈主任赴浙与各方面接洽,觅勘校址。

32日,他们在龙泉勘定坊下曾姓大屋作为未来学校办学之处。竺校长得知此消息后速告教部,324日得电复,准予在浙赣交界区域,设立分校,专招各科一年级新生,并设置大学先修班

自此,分校进入了实质性筹建的阶段:415日,学校上报办学计划和经费概算;517日和19日召开筹办龙泉分校会议和浙东分校设计委员会会议;李絜非先生等于528日受派赴浙,具体办理各项筹设事宜,他们与曾姓校舍房主订立草约,在永康向县商会借屋设立筹备处,并和后来陆续到浙的陈叔谅先生等于7月末完成新生报名、入学考试以及阅卷,计分、审查、分发录取通知等多项工作。随后分校职员于821日入住分校办公,为开学作各项准备,分校陈叔谅主任则于91日在龙泉正式视事。101日分校开学,1-6日办理注册,7日选课,8日举行开学典礼,11日正式开课。

分校成立之初,除加紧扩充校舍以解决50余名先修班学员入学等紧迫问题和开展日常事务外,致力于两项基本建设:一、建立治校体制,如设立校务会议、校务谈话会(后改称行政谈话会)以及多个专门委员会(校舍建筑委员会、公费免费、贷金委员会、编辑委员会委员、卫生委员会等);二、制订管理制度,如分校组织规程、校务会议暂行规程、分校考试规则、分校学生通守规约、分校军事管理暂行规程、分校导师制实施办法大纲、导师会议暂行细则、图书馆借书规则等。此外,由于最初的校名(浙东分校)不符合教育部核定的名称,于194041日起更改为“国立浙江大学龙泉分校”。

按照分校开设时的计划,只限设一年级。19403月,分校认为,只设一年级对学校发展极为不利,学生也支持增设二年级,理由是交通梗阻,远往贵州总校困难极大。同年5月,浙省省议会也呼吁在交通困难,生活(费用)高涨之时,希望教育部令饬浙大于该分校增设二年级以上班次,以利学子。但由于增级需要不少经费使增设二年级的意见遭至搁置。

到了次年2月,时任分校主任郑晓沧先生代表学校又一次向教育部提出添设二年级事:校添设二年级事全体师生及东南社会企望至殷,敬祈早赐核准,克济于成。教育部终于在34日同意分校本年暑假后增设二年级,暂分中国文学(附史地)、外国文学、数理化、机电、化工、土木、农艺、农业经济八系。至于所需经费,也准增加八万元

同年1018日,教育部下令,分校应于本年度在师范学院内设立初级部国文、数学科各一班。这样,分校自1941年下半年起办学规模比前两年有显著扩大,教师也相应从前两年20人增加到51人,学生从1939学年的200人(含先修班),1940学年的178人(含先修班)增加到1941学年360人(不含先修班,因从该年起停办)。由于师生的增加,学校添建了不少新舍。

1942年春,从上海等地来的大量借读生涌入分校。入夏后,日寇窜扰浙西南,缙云、丽水、松阳等地相继失陷,云和、龙泉危在旦夕。由于战局吃紧,校内人心震荡,分校一方面向总校和教育部发电告急,请示应对方针,寻求经费支持,另一方面,作了迁闽的各种准备,最后决定暂退福建松溪。

6月下旬学校公布撤退办法、在龙教职员及物资疏散办法、松溪办事处组织规则等,随后于7月初员工渐次出发,簿册文卷亦同时起运。为迁徙的方便,学校在查田、小梅、竹口、新窑等地设立了办事处。图书仪器用手拉车和竹筏运输,师生员工多徒步在崎岖的山路中行走,有的人也乘一段竹筏,途中艰辛万分。

员工在最后至松溪大布村落脚,由于在那里发生鼠疫,师生们花了许多精力用于与之抗争,进入10月后,浙局渐宽,师生分批返回坊下。

194368日,教育部向分校下达了龙泉分校应集中力量办理师范学院的科系调整办法,指示下学期师范国、英二系及初级部国、数二科继续办理。中文、外文、数理化三系停招新生。农工各系并入总校,这样大的调整使分校领导和许多师生无法接受。

分校随即向总校提出不同意见,陈述理由,9月教育部部长陈立夫来分校时亦当面向他递呈书面意见,后陈在意见书上批示该分校将来改为师范学院。同月30日,教部下达了科系调整的变通意见:(一)分校二年级以上旧生仍应依照整办法办理(二)分校本年所招文、理、农、工各系学生姑准由分校暂办一年级。

1944214日,分校致函总校要求自1944年度起,师范学院内拟增设博物学系、教育系、史地学系及理化学系。194567日,教育部致电龙泉分校,分校该年8月起改为国立浙江大学师范学院,除原国文、英语两系及国文、数学两专修科外,准增设数学、史地、理化、教育四系,同时遵义浙大本校师范学院即行停办。

由于抗日战争的胜利,龙泉分校全部新生改在杭州上课,故上述计划未在龙泉具体实施。

1945811日电台播送日本投降的消息的当天,竺可桢校长致电路季讷主任,胜利临头,总校返浙需相当时日,望兄迅即派人赴杭接收城内及华家池、哈同花园校舍、湘湖临平产业。总务方面,陆子桐、杨其泳熟悉地产,可在派遣之列,并盼接洽黄主席。路主任除了立即向有关人员转达校长指示外,迅速拟定分校复员的详细计划,编造概算,于10月初呈上级核定,同时成立了复员委员会,先后召开了5次会议。按复员计划,教师赴杭日期按所任课程分四批排定,同时,在离开龙泉前将所有石坑垅及庆恩寺附近山麓自建场屋,赠送福泽乡乡公所接管使用。

龙泉分校自1939年成立到194512月离开龙泉,在龙办学七年。先后有250多位教职员在分校任职,有1200余位学生在校学习。外文系教授林天兰先生曾在1939108日举行的开学典礼上致答词时指出今分校之成立,在表面言为救济此百余失学青年,而其最大意义则在表示中国具有最伟大之力量……盖此种伟业在并世实鲜其例,即在教育史中,亦属罕观。这些话在龙泉分校七年办学历程中,在教师的教书育人中,在职员们的管理业务中,在学生们的艰苦学习生活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龙泉分校这座丰碑将永驻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