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齐心:像太阳一样传递能量

时间:2019-11-27浏览:1137

竺可桢奖学金是浙大学子的最高荣誉。随着2018-2019学年竺可桢奖的评比落下帷幕,学校年鉴上又增添了24个代表着努力与奋进的名字。

今年的竺可桢奖名单中有一个女生如同小太阳一般发光发热、温暖人心。她在学习上勤奋刻苦,以专业综合排名第一的成绩获得推免资格;她乐于奉献,去山区支教,为留守儿童送去知识和温暖,担任“创青春”大赛志愿者,服务他人,无怨无悔;她对于党建工作求真务实,把每次和入党积极分子的谈话都当作一件大事,把支部发展党员的任务大头扛在自己肩上,获评校优秀学生共产党员;她保持着求是创新的科研精神,不言放弃,用9个月的时间攻破科研难题。她,就是生命科学学院2016级本科生张齐心。

 高效与坚持,学习科研双丰收

对于每一个优秀的竺奖获得者,大家都会好奇一个问题,同样的时间里,为什么他们就能学习成绩这样好,科研成果如此多,工作任务完成得如此出色?张齐心的回答很简单,做到高效坚持即可。

在提高效率方面,张齐心对于不同时间段的利用颇有心得。对于碎片化的时间,张齐心不会让其在电子产品间白白流逝掉,而是用来做一些简单的组织或联系工作。但若要处理学科难题,她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大段的空白时间,安静地坐在自习室里“啃书”。她总结说,选择合适的时间地点,工作和学习都能事半功倍。

作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学霸”,张齐心对不同的学科也有着独到的见解。“微积分”曾经是她的一个“老大难”,但她很快认识到数学非常注重理解,需要真正静下心,认真做题,研究公式,直至融会贯通。凭着这种扎实高效的学习方法,她在之后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中获得了100分的满分成绩。而像细胞生物学这种相对注重记忆的科目,张齐心会选择在考试前反复翻阅课件和笔记,整理知识点,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在做科研时,坚持不懈的精神显得尤为重要。每一个初出茅庐的实验室“小白”都会遇到许多困难,张齐心也不例外。刚加入实验室科研团队时,她被安排敲除斑马鱼中的一个基因。其实,团队中的师兄师姐做这件事可能只需要2个月,但张齐心却花费了整整9个月的时间。你以为是你这一步出了问题,其实是你上一步甚至是上上一步出了问题,而检查出这个问题需要大量时间。这一过程中,张齐心曾受过质疑,也曾感到彷徨,但她从未想过放弃,大不了把暑假都泡进去。凭借着这样的精神,加上实验室师兄师姐热心的帮助,她用9个月的投入换来了实验任务的顺利完成。之后,张齐心转向了更喜欢也更适合自己的生物统计方向,并将此作为攻读博士学位时的研究领域。

 奉献与担当,成为发热的“小太阳”

张齐心曾获得优秀学生和优秀学生共产党员称号,谈及二者的区别时,她说:优秀学生是一盏聚光灯,你只照亮了你自己,而优秀学生共产党员则是一个小太阳,你不仅自己要发光发热,还要照亮他人温暖他人。工作生活中,张齐心就是这样的一个小太阳。

任行政班和专业班两任团支部书记期间,她与班长组织了多次主题团日活动,每一次活动都努力做到别出心裁,比如累并快乐的老和山徒步,新奇欢乐的“中韩学生交流会”,推心置腹自我批评的组织生活会,还有大大小小的内建聚会活动……张齐心的用心,让她所在的团支部真正成为了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团支部这种浓浓的凝聚力更是引来了其他班级同学的羡慕,匿名表白墙上,就有同学“表白”这份难得的情谊。

成为党员后,张齐心承担起了壮大党支部力量的责任,为此,她积极参与发展党员的工作。初来生科院时,本科生党支部的党员比例低,力量弱,发展党员工作繁重。为了完成好工作任务,张齐心花了大把的时间,与对接的入党积极分子谈话,耐心地整理党员发展材料。她说:“这是对他们负责,更是对党支部负责。”

谈话过程中,张齐心渐渐喜欢上和他们交流沟通,“我自己当年也是和学弟学妹们一样迷茫,我很高兴能帮他们解决困难”。后来张齐心还加入了生科院“优秀学长”计划,与低年级的23位同学结对,每个月去他们的寝室里和他们谈话,解决困难。哪怕只是送上几碗鸡汤,张齐心也满怀欣慰。而她的真心付出,也让同学们倍感珍惜,这种情感传递的相互性让她感慨帮助别人获得的快乐远比奖项更重要

在党建工作中,还有一项工作让张齐心印象深刻。为完成筹建浙江大学党建与思政现场教学基地的任务,她与其他同学一道,梳理撰写出钱壮飞纪念馆的宣讲词并担任宣教员。临近期末考试的时候,队伍迎来了讲解验收的任务,在巨大的复习压力下,背下四张A4纸的宣讲词对谁来说都不简单,但总要有人去做,而党员就是那个伸出手臂挡住滚石的人。正是出于这份简单而纯粹的责任感,张齐心背熟了4A4纸的宣讲词,她的宣讲也获得了学校工作组和纪念馆的一致好评。

也许,太阳的力量不仅在于平时的温暖,更在于严冬来临时的坚守。

张齐心的正能量还体现在志愿服务上。担任“创青春”大赛志愿者时,为了接机,她在萧山机场一直等到凌晨12点;为了让对接团队有更好的展示效果,她主动把寝室里的音箱送到赛场入口。但相对于所获得的优秀志愿者的称号,她更喜欢称自己为那个在萧山机场等到凌晨12点的志愿者

张齐心还把温暖送到了大山深处。她曾加入“暖巢”社会实践队伍,为山区留守儿童带去知识与温暖。面对最小只有5岁的孩子,她耐心地教他们画画,给他们看动物图片,培养他们对生命科学的兴趣,还用自己的相机记录下这些美好珍贵的回忆。

张齐心希望自己的力量能辐射到更多的人。参加竺可桢奖学金答辩时,她希望能借此机会展现生科学子的风采,做到为学院发声;担任“创青春”志愿者时,她希望以真心换真心,获得澳门同学对浙大服务工作的认可,做到为学校发声;参加中美联合野外实习时,她向美国同学分享了不少中国传统文化,希望传播中国文化,做到为中国发声。

 当你温暖他人,他人也会温暖你

在人脑中有一群称为镜像神经元的神经细胞,它可以帮助人模仿他人的行为甚至是情感。如果你很快乐,这种快乐也会感染到他人,进而影响你,形成良性循环。在温暖他人的同时,张齐心也感受到他人的温暖。

回想这几年的大学生活,张齐心感觉特别幸运,总是会遇到很好的人。她曾感到压抑沮丧,是室友间的玩闹让她忘记了烦恼;她从前没有什么课余爱好,是同学的带动让她喜欢上了打羽毛球,并加入了生科院羽毛球队;她曾经在做实验时接连遇到挫折,是师兄师姐帮助她渡过了难关。

在旅行中,张齐心把她的“旅伴”处成了“朋友”。有人说,旅途不在乎终点,而是在意途中的人和事,还有美好的景色与回忆。人在路上,心也在。在旅行中,张齐心还真切地感受到了善意的传递。在澳门,只是她一句简单的知会,就换来了曾经在“创青春”大赛上接待过的澳门朋友整整一天的热情“地陪”。

竺奖是对张齐心过去努力的肯定,也是对她未来前进的鞭策,她相信自己可以把小太阳般的能量传递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