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浙江大学早期学生团体及其活动

时间:2020-04-17浏览:404

 

1927-1937年间,是浙江大学发展的重要时期。该时期学校在院系设置、管理体系及运行模式等方面均有极大发展。与此同时,在学校的公共领域,作为学生生活重要形态的学生团体也逐渐发展,以其自发性、广泛性、多样性及专业性等特点,成为当时浙江大学一道独特的校园文化风景。

该时期浙江大学学生团体的发展生机勃勃,社团林立,共存共进,成为浙江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1927-1937年间先后成立了数十个学生组织。其中既有专业性极强的学术性团体,也有以娱乐为主的休闲性组织;既有面向校内活动的纯校院组织,还有以服务社会为要旨的社会服务团体等,形成了多种团体并存的局面。

该时期专业性极强的学术性团体,如农学院先后成立有农村社会研究会、园艺学会、森林学会、农艺研究会、农业社会学会等;工学院的化学工程学会、物理学会;文理学院的教育学会、政治学会、生物学会等,均是由学生自发或以学生为主力组成的专业性团体,其组织的各项活动亦都围绕本专业或学会核心专业展开。

文体活动为主的学生组织:如1929年学生自发组织成立的京剧社,曾多次在杭州市公演,诚属一时之盛举。农学院学生组织的体育会,下设游泳队、足球队、篮球队、网球队、排球队、乒乓球队及田径队等。

基于内忧外患的国情,浙大学生也发起组织了一些社会服务团体。如,“九·一八”事变后,工学院学生成立“抗日救国会”,1933年,电机系部分同学发挥专业特长,成立了浙江大学抗日军事通讯队,以研究无线电通信、军用电话与电力在军事上之应用等为主,力图为抗战救国贡献力量。

学校及学院为规范各团体的发展,也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如1932年,学校颁布《国立浙江大学学生团体组织通则》,对学生组织的运行、职责及管理等方面做了规定。农学院为规范学生出版物,专门出台了《审查学生出版物规则》。浙江大学学生团体在学校的管理、引导与规范下,获得极大发展,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主要如下:

举办学术演讲。各社团经常邀请校内外专家对某项专门知识开展演讲,如农学院园艺学会在193011月举办了三次演讲,分别为:钟观光讲《园艺与植物学之关系》、吴福禛演讲《近年来世界治虫问题之进步观》、钱天鹤演讲《浙江省园艺事业之前途》。工程学会193211月先后邀请水利工程专家、时任浙江省水利局工务科长的周镇伦演讲《杭州自来水业之现状及将来之改进》;铁道工程专家、杭江铁路局局长杜镇远演讲《铁路设计及杭江铁路将来之计划》;浙江省水利局局长张自立演讲《海塘工程》等。其它学会也会定期请人作专题演讲,此类演讲是对书本理论知识的直接补充,增进了社团成员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再理解,扩大了其学术视野,增进了学识。

编辑专业刊物。该时期很多社团都设有本领域的专业刊物,以传递知识,深化专业学习,如土木工程学会编辑出版的《土木工程》,以其极强的专业性,在业内引起巨大反响,“风行海内,深得工程界人士之赞许。”化学工程学会编辑的《化工》,内容含有摄影、著述、译丛、调查、报告及杂组等栏目,文字大部为本校教授及外界有名之化工专家所撰述,立论新颖,材料丰富。此外还有如文理学院学生自治会编辑的《文理》、机电工程学会编辑的《机电工程》等刊物均在当时校内甚至业内具有一定影响。

组织学术科研活动。如森林学会专门向学校申请到林场实习,先后进行了倒插、播种等实验,进行了杨类、柳类、法国梧桐等树种的倒插实验,学会专门组织收集了浙江省的重要树种进行播种实验等。土木工程学会鉴于当时国内土木工程书籍不足的现实,着手编译国外专业丛书。此类专业科研活动的展开,丰富了成员的学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开展课外文娱活动,服务学生生活。该时期,一些团体在各自的办公区域均设有娱乐室、弈棋室及乒乓室等之类专门场地,为成员或全体学生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同时还会举办诸如同乐会、游艺会等娱乐活动,以调剂学生生活。1930年,为纪念五四运动,文理学院自治会专门举办了游艺会,演出话剧《白茶》、《车夫之家》、新编剧《孔雀东南飞》等,还有舞蹈、丝竹及电影等项目,前来观看之来宾四百余人,演奏历六小时19316月,为体现大学精神,沟通各校区之间的联络,工学院二三级级会专门发起了院际球类连环赛,不仅锻炼了学生身体,引导了校园体育氛围,还增进了不同校区学生之间的交流。此外,各团体还会举办诸如假日旅行、象棋比赛及演讲比赛等娱乐活动,丰富学生业余生活。

开展社会服务,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意识。除校内活动外,该时期浙江大学各学生社团通过开展社会活动,以期将自己所学服务社会。如农学院益智社发挥其专业优势,经常到附近农村,通过演讲、合作指导等形式“以农业之学识灌输农民。俾为将来改造新农村之基础”。森林学会为配合浙江省林业政策,赴乡村宣传关于造林、植树等知识,以引起民众对植树造林的意识与兴致。农业社会学会还专门指导附近农村合作事业的发展,提供诸如培训除虫技术、购买农肥等各项帮助,使“农民渐知合作社之利益”。文理学院教育学会连续数年开办民众夜校,以补救附近失学成人与儿童。以1933年为例,夜校招收了150多人,分儿童、成人两班,先后开设识字、常识、算术、珠算、娱乐等数门课程。此类活动的开展,服务了社会,救济了附近失学平民,推动了教育的普及与提高,提升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