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

时间:2020-06-15浏览:366


化学系马钿雲: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为王琎、戚文彬老师所著的分析化学滴定部分的手写教材。作为化学系的大三学子,手写版的教材还是头一回见到。纸稿虽泛黄,但其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符号,都还是如此清晰,可见当时老师们书写的认真与仔细。我自小就很喜欢手写的东西,至今也仍保留着手写笔记的习惯,总觉得手写笔记有着电子的笔记没有的韵味和“灵魂”。以字传文,以文传情,目光所及处,皆是动容。

 

动科学院汤佩雯:

动物科学学院学长学姐的动物解剖图非常吸睛。我是动科学院的学生,之前在动科大楼的展览墙上也有幸看到大家的解剖图,我想说不仅是在这里展示出来的图是这么完美,几乎每一位学长学姐所画,都是细致入微,每一个肌肉的机理,都是严谨客观,我为我是其中一员感到自豪,也感到使命重大。

 

丹青学园王瑶:

走出图书馆,脑海里却仍不住浮现那些泛黄的著作手稿,纸张上的圈圈点点,磨损破角的边边页页。我以往看到的只是大师,却忘了大师是如何成为大师;将目光囿于伟大著作,惊叹之余却没有想到成书的过程没有捷径。著书如治学,看得到的是成果,需要磨砺、值得思考的是过程。

 

农学院张洁净:走进展馆,像是进入了一个奇妙的时空:沉睡在上个世纪的泛黄的纸张被唤醒,和新生一代未干透的笔墨见面,荟萃一堂。但不论写于哪一年,不论出自谁之手,它们都散发着同一种气质:严谨、求是。为了推动一门学科的前行,大师们呕心沥血编出一本本通俗易懂的教材;为了使所教更易被学生吸收,老师们精心准备教案;为了更好地理解所学,同学们认真做好笔记。教师严谨治学,学生脚踏实地,我从手稿展所感受到的,正是一种坚定不移、从始至终的求是精神。

 

化学系季新源:

印有手写稿的油印纸往往是颇厚的一本,但每一位老师或清瘦或飘逸的字迹都是十分工整耐看,仿佛他们写的是短短几行、无需动辄过多笔墨的文件。或许正是他们举轻若重、细致入微的教学态度,使得浙大的优良教学风气得以传承。德梦铁和罗曼诺夫·德米特里·阿列克谢维奇两位老师的手稿也让我印象深刻。虽语言不同,但同样能感受到他们在撰写时的认真与严谨。我的感动也许源于对浙大在当年的艰苦条件下,能够获得外国学者的认同的欣喜,以及对浙大海纳百川的国际主义精神的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