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风凭借力 弄潮新时代

时间:2020-06-29浏览:558


■本报记者 麦芽

鹰击天风壮,鹏飞海浪春。去年12月,教育部确定了首批15家教育融媒体建设试点单位名单,浙江大学占据珍贵一席;浙江大学连续三年获全国教育政务新媒体综合力十强称号,连续三届获得全国高校网络宣传思想教育优秀工作案例一等奖

 “要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浙大新媒体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作为学校官方媒体中的新生力量,浙江大学新媒体团队,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不断凝练特色、锤炼品牌,在全国高校中稳居前列,逐渐发挥出示范效应。

 

020,在持续布局中崛起

 

浙江大学连续三年高居人民网发布中国高校新媒体影响力榜单第一位,获2018年获得最具影响力政务头条号称号、2019年抖音最具影响力高校官方账号、2019年澎湃号最佳政务传播称号……新媒体团队精耕细作,重量级奖也接踵而至。

不仅是高校新媒体建设的排头兵,浙江大学同样也是先行者,已经拥有20余个官方新媒体账号,并整合相关部门、院系、学生社团等力量形成多组新媒体矩阵。而这架搭载着讲好新时代故事使命的航空母舰,早在7年前就起航。

20139月,学校党委决定在党委宣传部设置新媒体工作办公室。在当时看来,这算全国高校中的率先之举。学校建强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并根据宣传需要陆续开通了头条号、一点资讯号、企鹅号。

三年之后,基于声誉提升战略的总体布局,学校在党委宣传部成立网络信息办公室,进一步集中力量统筹、协调网络新闻宣传与网络舆论引导等工作。

不同的新媒体平台,面向身份和需求有别的用户群体,并具有不同的传播特点和运营逻辑。根据宣传工作整体布局,浙江大学不断扩展着自己的发声渠道,相继建立百家号、澎湃号、人民号等,并在统筹管理的前提下进行精细划分,让关爱、关心、关注浙大的人都能用自己习惯的方式获取到新鲜资讯。

为更好地布局5G时代短视频阵地,团队在2019年又开通了抖音号、B站号、快手号、央视频号等短视频平台,并多次实现千万级传播。

作为“学习强国”学习平台首批高校建设试点单位之一,浙江大学高度重视平台的使用和推广,并于今年3月正式开通强国号,努力建设成为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生动实践的展示平台,全面践行三个地重要窗口使命责任的宣传平台,建设更高质量、更加卓越、更受尊敬、更有梦想的世界一流大学的传播平台。学校的初衷是要打造属于浙江大学自己的优秀的新闻资讯发布平台,尽可能让更多的人了解浙大、关注浙大。因此,只要有好的平台出现,我们就果断入驻、抢占阵地,更好地传播浙大声音、提升浙大声誉。浙江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网络信息办公室主任应飚参与了整个过程的规划、运作和发展。除了作为一个用户获取资讯外,更多时候他是从一个学习者的角度出发,观察各个平台的传播规律,学习现象级作品的鲜活经验。

 

内容和传播,“双王”时代到来

 

渠道越多,可触及的人群越广。渠道越强,优质内容的声音越大。浙江大学新媒体运营团队早已形成共识,内容为王是不变的法则。新媒体做得好不好,要看它能否提供可读性强的内容、能否获得高阅读量和转发量、能否引发同行认可和学习。团队的目标是,让优质的内容在浙大人的朋友圈广泛传播。而目标一次又一次实现的背后,是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而反复雕琢的文章、精心策划的栏目,还有把握传播热点的能力。

去年523日,微信公众号结合中美贸易摩擦大背景,适时发布推文《到华为去!》,鼓励浙大学子学有所长、学有所用。该话题由浙大官微率先发声,此后陆续有二十余所高校持续响应,获得社会广泛关注。

身边人的故事,最有感染力。新媒体团队已报道了200余个浙大人的故事,树立典型、烘托氛围、凝聚人心。这其中就有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八一勋章”“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程开甲院士,全军挂像英模、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最美奋斗者林俊德院士,中国导弹驱逐舰之父潘镜芙院士等杰出校友代表。有全国道德模范、白求恩奖章获得者、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最美奋斗者姚玉峰,用微博答疑并直播教学课堂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苏德矿,时年84岁仍坚持站立三小时上完最后一课的老教授蒋克铸等教师代表。还有大凉山支教服务二十年的研究生支教团,主动扎根基层、服务西部的选调生苏凯麒,自强不息的轮椅博士叶沈俏,放弃四所世界名校offer投身军营的吴文豪等浙大学子。

科学报道,也是新媒体平台的“常客”。3D打印技术能否打印人体零件

VR技术如何带领师生跨越时空?AI语音机器人怎样解放话务工作者?在这些报道中,科研团队的国际前沿成果不再艰涩难懂,而是插上科普的翅膀飞入寻常百姓家。

大学者,有大师之谓也。浙大的新媒体平台不仅好玩,也很“高端”。自2017年起,浙江大学头条号开辟启真新论专栏,陆续发表文章160余篇,重点收录学校人文社科领域专家观点。2019年,浙江大学人民号上线大咖有约品牌栏目,用一篇通讯+一句观点+一条微视频,展现浙大学者的思考和风采。

2017年底,为迎接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召开,新媒体平台开辟专栏,从人才培养、科研发展、服务地方、文化自信、人才队伍、和谐校园、国际交流、党的建设八个方面回顾学校五年多来取得的发展成绩。四校合并组建新浙江大学二十周年之际,各平台发布系列稿件,记叙学校二十年来如何优化资源配置、培养卓越人才、贡献浙大方案,如何服务浙江人才强省、创新强省、改革强省战略。2018年底,新媒体平台连发六篇长文,从不同方面梳理学校上下如何贯彻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以时不我待、艰苦奋斗的昂扬风貌,奋力书写勇担使命、勇攀高峰、勇立潮头的新时代答卷。一篇篇综合性万言大稿,通过新媒体渠道迅速传播,受到校内外师生的广泛阅读和一致好评,在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宣传思想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众声喧哗中让我们的声音更响亮,在众说纷纭中让我们的信息更可信,新闻传播要更具新时代特征。”应飚说。

 

形式和创意,是新媒体的生命力

 

要真正成为运用现代传媒新手段新方法的行家里手,除了要提前布局、抢占阵地,更要遵循传播规律、善用渠道优势。浙江大学主动设计,根据各平台特色,细化传播方案、创新推广手段、打造品牌栏目,提升整体活跃度。

基本信息、家庭情况、成长历程、家业……浙江大学118周年校庆日前夕,浙大官方微信发布了一份个人简历,用拟人的方式介绍了这座百年学府。这篇新意十足的推文,一经发布掀起转发热潮,也成为了浙大官方微信号收入囊中的第一篇十万加作品。

不同类型的口罩如何选择?洗手有什么要领?今年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浙江大学官方微信推出《@所有人!浙大家齐课堂来了》,采用当下时兴的带货直播形式,邀请浙大学子出镜示范,传递防疫期间居家防护知识,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有粉丝评论太有趣喽!”“小戏精无疑了!仅今年2月,浙大官微的阅读量就达700余万,篇均阅读量近5万。

120周年校庆期间,浙大与腾讯、百度等互联网公司合作,打造互联网校庆新模式,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提供便捷的全景式体验,让全球校友共襄母校双廿华诞。

除了创新形式、增强趣味,也转变身份。浙江大学QQ空间有一个备受大、中学生喜爱的栏目——小浙表白墙。这个栏目逆向而行,从高校新媒体平台资讯发布者的角色转化为全天候在线的倾听者和分享者的角色,当起青年学生情感表达的树洞,贴心又暖心。

互动性是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最本质的区别之一,是其最显著的互联网基因。除了各平台小编与粉丝的频繁互动外,浙江大学还积极主动与兄弟高校展开合作,不断巩固和扩展“朋友圈”。例如,微博平台开展的樱花季美景交换、校庆日送祝福、高校大拜年等,都实现了“112”的效应。

 

机制和人才,双力驱动

 

浙大新媒体凭借什么位居全国高校前列?浙大新媒体平台为何能够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浙江大学网络信息办公室副主任张川霞认为,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便是拥有一支优秀的专业人才队伍。“星媒小筑”是浙大党委宣传部的一个内部工作群,包含16位直接参与浙大新媒体内容生产或平台运营的老师。他们大部分毕业于全国名校传媒专业,接受过新闻传播学专业培养并在传统媒体或新媒体进行过实操训练,承担浙大重大新闻宣传任务,合力助推新媒体平台的壮大发展。

他们深入基层,挖掘第一手的新闻线索;走到师生身边,报道正能量人物;走进实验室,围绕最有价值、公众最关心的科研成果进行科普……他们持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源源不断地提供“带泥土”“沾热气”的品质佳作。

与此同时,这支具有高度专业敏感性的队伍,也让传播变得更鲜活。比如,20181016日,官宣体强势上榜微博热搜,同日新媒体平台发布推文《这才叫:官宣!》,在浙江大学原校长钱三强的诞辰纪念日,深切缅怀。这个案例被同行成为蹭热点大军的一股清流,文章阅读量也轻松冲破10万大关。

每两周一次的新闻选题会上,宣传部班子成员都悉数到场,一线记者们围坐在一起交流线索和策划。在互通有无中,跨科室协作得以实现,传播合力得以提升。与此同时,针对重大选题,老师们群策群力,经常会迸发出适合新媒体传播的“好点子”“新思路”。例如,针对学校即将发布三项创新2030计划子计划,两位老师分别发挥科学报道和新媒体运营的长处,完成了一篇具有新闻时效、科普意义,又贴近《流浪地球》热点的互动推文,同时保证了准确性和可读性。

学生团队是浙大新媒体团队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2014年成立的微讯社,已培养了800余位学生新媒体记者、编辑。微讯社指导教师、网络信息办公室正科职秘书叶鑫说:学生记者团每周都会召开例会,针对近期校园和网络热点策划选题,并由网信办的老师指导学生完成采编发。”2017级本科生俞静已加入3年,她说对我们学生记者而言,这里就像一个舞台,既给我们实践锻炼的机会,又给我们展示自我的平台。让本身就占据读者群体重要比例的学生参与创作,既是学校立德树人工作的一个重要载体,也是从受众出发开展宣传工作的体现,切实增强了活泼性和生命力。部门也在2018年获得浙江省三育人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前瞻布局,亦稳扎稳打。浙大新媒体始终以内容建设为根本、专业队伍为支撑、形式创新为突破,在这个“变即不变”的时代,有计划、有方法地讲述浙大故事、传播浙大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