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觉之行

时间:2020-09-04浏览:216


■陈一诺

暑期,我作为浙江大学互联网+青年扶贫赴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暑期社会实践团的一员,前往三百公里外的昭觉县开展了为期十四天的调研活动。返杭也已有一个多月了,想起种种经历,心里还是感慨万千,不知从何说起,但说起时又觉得有些洋洋洒洒,停不下来。

 

关于现在

 

我们分别在悬崖村、易地扶贫一号安置点、三河村新旧址开展了直播活动,通过三场直播,我真真正正看到了脱贫攻坚一线基层的变化:

悬崖村的垂直藤梯变成了牢固钢梯,半山腰上的居民从黄土矮房迁入砖墙楼房,三河村告别火塘木柴,开始通电联网,百姓也从缺吃少穿的极度贫困到人均收入突破万元,这些真实具体、可感可触的变化,这些令人惊叹的新旧对比,让我真切感受到脱贫攻坚的改天换地之力。

我们在每条路上行色匆匆地走过,街边商铺的LED显示屏上倒数着距离决胜脱贫攻坚的天数,数字一天天减小,我们的足迹一天天深入,对脱贫攻坚一线情况的了解和感悟也一天天沉淀。

我看到了昭觉的现在:生活昭昭生辉,彝民觉知躬行。

 

关于未来

 

调研中,当地一些创业青年、手工作坊坊主、团委工作人员、甚至街边的路人,都给予了我们很多帮助。有两个东晨中学的小女孩,非常活泼开朗,和我们分享他们的生活,告诉我们哪里有我们想要调研的内容。

我们离开的那一天,小姑娘跑来和我们道别,脸蛋红扑扑,眼睛亮晶晶的。她们从口袋里拿出小心翼翼包好的自制的工艺品,一层一层拆开,是黄红黑相间的、具有彝族特色的手链、发簪。来不及等我反应,她们一人抓住我一只手,帮我系上了手链:“这是我们自己做的”,“上面有铃铛,还有一只蝴蝶,意思就是不管你走到哪里,我都能找到你”,“以后我要去杭州读书,去找你”……我看到的是昭觉的未来:这里文化厚重悠久,人民勤劳淳朴,踏实开创财富,孩子们善良可爱,满怀着对知识和更大的世界的渴望。有这样的脚踏实地、心怀理想的新一代,彝寨气象风貌必将焕发新机。

从昭觉回来之后,我们根据收集到的材料,融合彝族风格和浙大元素,设计了一款文创产品,并和当地的手工作坊合作,开始投入生产。一方面是利用互联网行业下新兴发展的文创产品,给当地手工作坊提供转型新思路;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彝族的文化、风俗,能带着彝族孩子们的向往,先一步走出大山,也希望更多的人能看到他们的世界,和他们一起迈向崭新的未来。

 

关于我们

 

我一直在想,在千千万万个昭觉脱贫致富的路上,我们青年一代,还能做些什么。

就我个人而言,我马上大四,我希望未来能有更长时间,更多的机会,为扶贫工作、西部发展、国家繁荣贡献更多的力量。以前我会觉得,青年担当也好,基层服务也好,是“社会环境要求我这么做,我也确实会这么做”的一件事,但是现在我觉得,“我一定会做的,而且我要比社会环境要求我的做得更好”。我暂且把这样的态度转变当做是我的成长,并大胆当做是青年一代的成长:在艰苦奋斗中砥砺意志、在实践历练中增长本领、在为人民服务中茁壮成长、担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在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