际遇的巧与合

时间:2020-10-10浏览:252

 

在今年这样一个特殊的年份,有些记忆莫名地变得很清晰。

并非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而真正看来,异国他乡的际遇,都是在相遇那一刻就开启了离别的倒计时。离别的我们,也就是真正地再也不见了。我懂得过客是我生命马路上的主流群体,然而有些过客确是烙下了深深的印记。正因如此,回忆才显得格外有价值。

六年前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交流的四十天,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学生、老师、奇怪的路人、友好的帮助者……我惊叹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格外“简易”,不需要翻山越岭、寻寻觅觅就能联结在一起。就像格陵兰岛的浮冰一瞬间就成了南极游来的企鹅的港湾,这种“match”之自然和流利,甚是让人回味。

回国前夜凌晨一点,我和Shan-non坐在大学村附近的24小时便利店外的水泥台阶上,一人捧着一碗泡面,一包开心果当做零嘴。天很黑,便利店旁是加油站,开着车经过的美国人睁着大眼睛扫视着我俩,有一点小小的惊异。泡面是Shannon买的,他本说认识一场不容易,大半夜的找我吃夜宵,当做分别的纪念。没想到伯克利这大荒村到了晚上店门全关,我俩只得沦落到了加油站边的便利店。我们相视而笑,有点心照不宣的无奈。但这时他说了一句“这就是生活呗”,然后一屁股就做到了地上。我突然觉得夜晚的风和荒村的黑色大天幕开始有了一种放肆和随意。

在这之前,我和Shannon只见过三面。第一面是在洛杉矶回来的地铁站。由于飞机误点,晚上十一点多,我和伙伴三个人紧张得直怕错过最后一班回宿舍的地铁。站台几乎已空,除了三个像学生一样的人。Shannon就是其中之一。我也忘记了当时是怎么搭的话,只记得一瞬间我们就变成了六人的赶车Team,四处询问和奔跑,最终有幸赶上了末班车。我记得当时我问他叫什么,他说你可以叫我Al-ex,John,Jack,Thomas……连珠炮似地报了一大串英文名。当时我被逗得捧腹,心想这真是个有意思的自我介绍。第二面是在学校里,当时赶车Team中的四个人约着吃了一顿泰国菜,直到那时我才知道他在新加坡读书,以及他的真实名字。之后,我们又很巧合地在Vegas碰到,在奢靡的赌城街头,穿过一座座俊美的古罗马雕塑,穿过威尼斯人酒店中飘着贡多拉的河道,穿过巴黎铁塔下的巨大喷泉……他买了一份冰淇淋,很绅士地问我们要不要尝一口。

然后,这也就是我和他仅有的一些交集了。这样一个从陌生进阶到熟悉的过程,在伯克利变得如此简单和随意,一切都不需要刻意安排。最后一次的夜宵,我们聊了很多话题,其中有许多是我不曾对他人提起的。不能否认,他的一些观点深深地冲击了我的价值观。萍水相逢不足以真正认识一个人,但是萍水相逢给了真正认识人的机会。

很久以后我看到微信上的一篇推文,大意是说一个人决定实施一个100杯咖啡的计划,每天邀请推特上“不熟悉的好友”或是“失联”的好友共同喝一次咖啡,聊聊天,给彼此一个回归好友的机会。我突然又想到了Shan-non,他的眉眼我恐怕已回想不起,只觉得这样一个过客的出现好像给生活的美好买下了一个伏笔。如今的我好像再也没办法因为一趟快赶不上的地铁就和来自另一个世界的某一个人挂上钩了,好像也很难再出现般梦幻般的偶遇与交流。但我仍期待着未知的可能性,相遇和离别都是下一秒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