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理论走向实践,从课堂走向社会”

时间:2021-04-14浏览:1240


 

  ■学生记者 朱凌

    教学不是平地起高楼的凭空创造,也不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一劳永逸,而是一脉相承的传承与发扬,在前辈们的教学经验和指导下,我们得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高更远,而后我们也要成长为托载学生的踏实肩膀,把我们的知识和热情毫无保留的传递给学生,传道授业、培育新苗、启蒙未来。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主治医师王杰炜获得2020年浙江大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特等奖,赛后她写下这段文字。

 

以问题为导向,从理论走向实践

 

    王杰炜讲授的课程《消化道出血》,是一门以问题为导向、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临床思维课。

  在教科书中,对疾病的介绍通常按照概念、流行病学、症状的顺序,“但是病人到医院就诊时,所患疾病的特征不可能按书本上的顺序展现在医生面前,同学们有时就无从下手。”

  王杰炜说:“这门课,得真正教给同学们如何认识和处理疾病才行。”于是在授课过程中,王杰炜带领同学们从实际病例入手,提出“核心五问”:首先判断是不是消化道出血;如果是的话,评估部位、出血量、出血原因;然后再判断需要先救命,还是需要先查明原因做诊疗。”以这样的问题导向式进行思考,同学们得以从教科书走向临床实践,在学习阶段便能拉近理论与实践的距离,进而具备成为一名临床医生所需的技能与思维。

  王杰炜说,想到这样的教学方式,其实源于自己的亲身经历。“读书时,每逢考试周,‘背得两眼翻白’,对又厚又难的专业课本十分头疼;到了临床工作,则发现‘会说的不会做、会做的说不清’,最初的教学效果也不尽如人意。”直到接触到PBL教学和Mini-CEXPBL这两种教学和考核模式,王杰炜的教学工作开始变得得心应手。

PBL教学(Problems-Based Learning method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中,学生从具体病例出发,模拟体验整个诊治过程,做中学、学促做,拉近理论与实践的距离。Mini-CEXPBLMini-Clinical Evaluation Exercise,迷你临床能力评估)则以简单的形式全面有效地考核学生包括医患沟通、组织效能、临床胜任力在内的各项能力。

  王杰炜说,这两种教学模式提倡同学们进行思考与实践,“与青教赛所提倡的‘问题式导入、五星教学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让知识更鲜活,从课堂走向社会

 

    王杰炜的课堂不仅结合了理论与实践,更充满了趣味性与人文色彩。这离不开我一直以来在浙大医学院的耳濡目染,王杰炜说,我曾在王友赤教授的课堂上体会到综合运用文字、图像、声音立体式教学的妙用,在王雪芬主任的课堂上通过一个个真实的病患故事反思医学人文。而在科室中,有几位老师就像活的内科学书,无论是病理、生理、解剖还是诊治,乃至学科前沿,老师们都能讲解得生动又深入。还有呼吸科和泌尿外科的主任,讲课很接地气,会介绍很多实际病例,比如一些哮喘病人还没发病,但是感觉自己要发病了,就会非常焦虑;患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人,除了用药,生活习惯也很重要……”

  在吸收前辈经验与总结自身行医心得中,王杰炜也深刻体会到充分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做好医患沟通的重要性。她再将这些体验与思索进行总结,运用在教学过程中,从而做到了“严谨但不沉闷、专业而不乏趣味”,真正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

  除此之外,王杰炜基于自身经验总结了一些小窍门,将之置于课程讲授,让略显枯燥的课本变得生动起来:要背的数据多,就编成搞笑的顺口溜;疾病复杂不好记,就观摩具体病例……这些窍门被运用于《消化道出血》的课堂,唤醒了同学们学医的兴趣和热情。“现在的学生,朝气蓬勃、充满信心。但是走上工作岗位,很可能会碰壁。课程教学中,除了教给他们知识和技能,还要帮助他们提前做好心理建设。”

  王杰炜动情地说:“其实我也曾经有过沮丧的时候,甚至也动摇过”,但是每当想到组织大家做疑难杂症病例讨论、做科研的于主任,想到退休以后受到返聘的前辈们,想到经历了胃镜的几代改良、近70岁高龄时仍坚持给患者做手术的王开明主任……都倍受感动。这些前辈薪火相传的医者精神,总能鼓舞她一往无前。将这样的精神传承下去,也无疑是医学教学中的重要一环。王杰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