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丹青绘古今!她笔下的国画,惊艳众人

时间:2021-09-27浏览:358


学生记者 孔祥思 本报记者 周亦颖

在求是园里,有一位老师,用一支画笔,勾勒满腔热情。在她的笔下,绚烂的色彩、灵动的人物、精致的构图,无不令人耳目一新。她就是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副教授马楠。

 

画工精湛,尽显青年灵韵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马楠的生活,应该是不是在画画,就是在构思画。从小与国画结缘的马楠,从中国美术学院毕业后,顺理成章地把爱好当成了一份职业”——一份贴近学生、随时感知青年风采的职业。

在她的中国画基础技法课上,她往往会用铅笔为学生模特勾一幅小像。别看画像只有简单数笔,但每一根流畅的线条背后,都蕴含着中国画勾线技巧的奥秘:如何穿插,如何布局,起笔与收笔的实虚,都是艺术。

让学生做模特,画他们自己,能直接告诉他们线条的走势、粗细。学生们也都很喜欢。马楠说。

作为老师,她还鼓励同学们面向现实生活,关注社会事件。

比如我在浙大教书,在浙大丰富多彩的环境中,如果不去画朝气蓬勃的大学生,是一种损失。马楠这样说。

于是,浙大文琴民乐团、交响乐团、篮球队、婉云京剧社等,都成为了马楠画中的主角。为收集素材,她会近距离观察团队的练习场景,多角度拍摄照片,反复构思画面。

比如,在观看文琴民乐团排练时,她被谱架所吸引。

我将上方的谱架处理成星空的感觉,好似黑夜中星星点点闪烁。这些认真专注的同学也如同璀璨的星辰。马楠在作品《盛世待谱新华章》中,在画面中央特意安排了一本空白乐谱,她说:

未来,有更多内容等待着年轻学子们去创作。

如何在画作中突出学生?作品《粉墨扮彩象牙塔》给出了马楠的答案。背着书包上妆的学生,即将粉墨登场的青衣、老生、刀马旦,既体现了婉云京剧社团的特色,又使画面对比强烈、构图巧妙。

 

精雕细琢,诠释工匠精神

 

其实我不会教书每每谈起自己,马楠总是谦逊地说,自己其实正在修炼我是和学生们一起在学习。历时3年,经过无数次打磨,马楠完成了工笔画作品《圆洁制鲛绡》。这幅画高达2.2米,宽达1.8米,面积接近4平方米。画面采用“T”字型构图,描绘了三位女孩制扇的情态。画中扇子形态多样:圆型、羽毛扇、腰圆型、苹果型、梅花型、八边形……诠释工匠精神是马楠创作这幅画的初衷。

我平时会在扇子上作画。某天,我灵机一动,想到制扇也可体现工匠精神,由此萌生了创作这幅画的想法。

为了完成这幅画,马楠老师前往杭州扇博物馆,深入了解扇子的发展历史、多样的形制,广泛收集资料。还有桌板的纹路、女孩服装的花纹、室内陈设的植物,无一不体现着马楠的巧思。

起笔、勾勒、染色,每一步骤都容不得马虎。有时为了给作品染色,少则几遍,多则几十遍,她从未半途而废。在平时,她也要不断练习,磨练手上功夫“‘工匠精神并不是高高在上的,它很贴近我们的生活。我们要学会以小见大,于生活中挖掘,于细微处感动。

有意思的是,画中的女孩是马楠老师的学生,也是她的模特。

我刚创作这幅画时,她们还在读大三,画作完成时,她们已经读硕士二年级了。马楠笑着说。

 

融会贯通,彰显文化自信

 

马楠老师不仅绘画功底深厚,而且心思细腻,见解深刻,擅长以小见大。

比如谈到文化交流,马楠想到的是中西的不同乐器。她的作品《异彩和弦咏韶光》就让中西方音乐同台

画中,乐团的女孩们一袭黑裙,大方优雅。她们聚在幕后,调试乐器,整理仪容,为上台做最后准备。据马楠介绍,这幅画入选了红船女儿——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艺术特展

东方与西方,国内与国外,历史与现实,在马楠老师的画中相会。

近期,岩彩画这种以矿物色为主要用色的画法,成为了她研究的重点。

岩彩画具有独特的颗粒感,也是日本画家常用的一种画法,我把它用在国画中,也是想探索多一种可能。在马楠画的一组扇面图上,就能看到颜料的痕迹:温顺的梅花鹿在丛林中自由活动,一派祥和的景致。

在她的最新作品《夏夜》中,矿物原料因其特殊的性质,在暗色的画布上,则呈现出恍若星星点点般的光芒。

我的这些灵感都来源于《诗经》,有想到好的点子,我都会随时记录在手机备忘录上。

平时,马楠还会用传统技法临摹宋人小品。

临摹时,我偶然想到,若现代人进入古代院落会是怎样的情景呢?也许,会如梦般美好。因此马楠创作了这组画,并命名为《如梦令》。

一支画笔,既能展现青春律动,又能记录伟大的时代。在题为《美术经典中的党史》的主题班课上,她讲解了一系列经典美术作品:

《五四运动》《启航——中共一大会议》《新中国诞生》《抗击非典》……波澜壮阔的历史被她娓娓道来,精致的画作又给予人前进的力量。她呼吁同学们树立远大理想,用优秀作品记录伟大时代。国画是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传统文化的精髓。这种中西古今相结合的国画创作,正是我们文化自信的体现。马楠说。